从小时候开始,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勤奋刻苦的“美德”,一直以来,从学业到日常生活,再到工作,都觉得凡事儿,特别是学知识、学技能的事儿,都可以凭借“勤奋刻苦”来解决。
但是,事情肯定不是这样的,比起勤奋刻苦,方法肯定更重要。
回想起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英语学习,写作学习,区块链学习,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结果却不佳。近期正在阅读由美国作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写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就像是为所有人打开了一扇窗,告诉我们,原来,所有的学习是有法可循,那就是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即正确的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虽然刻意练习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练习形式,要求这个行业或领域本身拥有一套高度发达的技能,其次,需要专业的导师和教练,像音乐表演、国际象棋、芭蕾、体操等这些行业如果采购刻意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是特别能够看到效果的。但即使如此,如果我们所处的行业或者想要习得的技能不可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刻意练习,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依然能够运用刻意练习,取得显著的进步。
刻意练习遵循四条准则:
第一, 只在“学习区”练习;
“学习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人学习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嵌套的圆区域,最里面的一层,就是我们特别熟悉的“舒适区”,也就是我们擅长和熟悉的知识、技能,大多数人往往在这个区域里练习,但通常结果很一般。而最外面的一层叫做“恐慌区”,这个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如果我们直接练习这样的技能,往往会有很多挫败感,心理压力很大,取得的进步特别有限。而二者中间的就是“学习区”,在这个区域里的技能,不会轻易达成,而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换句话说,让人们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们当时能力范围的事物。我们在“学习区”里练习,往往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或教练,能够对我们的练习进行指引。
第二, 大量重复训练;
大量重复的训练,是所有学习的法宝,无论是语言,还是编程、音乐、体育竞技。刻意练习理论推荐“分块练习”,就是将一首曲子分解成小节,将一项体育运动分解成一个动作,这样来进行大量重复的训练。
第三,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刻意练习理论中,需要一个导师和教练,最大的作用就是对你的练习给予反馈,让我们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继续加强,并且,能从不断的反馈中得到肯定,形成好的心理状态。
第四, 精神高度集中;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选择你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的时刻来进行练习。找到每次练习的那个突破点,攻克他,十分专注的攻克他。一次又一次,一个动作又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