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的古诗词已经学完了,但孩子们上课的表现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老师,惟有蜻蜓蛱蝶飞,既然可以翻译成‘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那可以写成‘惟有蜻蜓蛱蝶舞’吗?”铭洋忽闪着他那求知若渴的大眼睛,站得笔直,满脸的期待。
“不可以,飞的感觉更好!”楷瑞如是说。
“不行,我觉得‘飞’更有古诗的美感。”锦萱坚定地看着我,侧着脑袋说。
“不行,读起来怪怪的。”皓宸忽地站起来。
“绝对不行,因为这首古诗就是押韵‘ei’!”添添脱口而出,而几乎与此同时,世坤也相当肯定地说:“如果变成‘舞’,那没有押韵,就没有韵律美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声,我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天啊!厉害啊!思维能力、旧知联系能力、总结能力一流啊!不容我分说,课堂上早已自发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这样的回答镇住了!是啊,学古诗已经多年,有语感是真的,但能结合理论知识一起思考,并自信满满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确实是不多见的!有理有据方能说服别人!
当然,这一节课上,孩子们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思考和发问,回答与认同,让课堂上有了新的生机,以及深度的思考。孩子们唇齿间的你来我往仿若智慧的火花,绽放在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美得让人沉醉!
这样的思维碰撞,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几乎是司空见惯,每每我都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孩子来思考和解答。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方能行稳致远!方能真正将学习落地!不是吗??
无数次,无数次,我为能与云兰班的孩子们一起在学海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而深感幸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