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干部成长,夯实履职根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而加强基本培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扣时代需求,以系统化、常态化、实战化的基本培训为突破口,推动干部队伍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提升履职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治能力是干部干好工作的“第一能力”。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将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 “必修课”。克拉玛依市2025年县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学员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 “理论讲授 + 案例分析 + 实地调研” 三位一体模式,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这种政治培训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融入干部日常工作中——从参与政治巡察到开展党性分析,从过“政治生日” 到重温入党誓词,干部们在沉浸式学习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复杂形势面前 “不畏浮云遮望眼”。

干部能力提升不能“大水漫灌”,而要 “精准滴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岗位职责开展通识教育,引导干部 “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四川雅安针对山区优质资源下沉难的问题,创新 “主课堂 + 分课堂 + 微课堂” 直播培训模式,将市级党校的优质课程同步输送到偏远乡镇,累计培训党员17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 “想学学不到” 的难题。静宁县则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设 “矮砧密植栽培”“智慧果园管理” 等田间课堂,组织技术专家与干部、农户结对帮扶,培养 “土专家” 120名,推动特色农业产值提升20%以上。这种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的精准培训,让干部从 “门外汉” 变为 “行家里手”,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硬招实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干部能力的提升最终要在实践中检验。郴州市实施年轻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工程,选派干部到佛山龙头企业参与生产管理、项目招商,在实战中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学员宋慧飞帮助企业申请纳税指标延期,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学员团队带回招商线索20余条,促成签约项目6个,金额达22.5亿元。这种 “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 的实践模式,让干部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克拉玛依市则依托可可托海干部学院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干部开展 “重走长征路” 沉浸式教学,在历史场景中感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从产业一线到基层治理,从项目攻坚到应急处突,干部们在实践 “大熔炉” 中淬炼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过硬本领。

常态化培训机制是干部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各地纷纷探索创新 —— 有的建立 “训中评估 + 训后考核” 全流程管理,对培训成效不佳的干部进行 “回炉重训”;有的推行 “导师帮带 + 一线淬炼” 机制,选派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乡村振兴一线挂职锻炼;还有的通过 “比武摘星”“业务大比拼” 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克拉玛依区将法治课程纳入干部培训计划,2024年开展法治培训18个班次,覆盖干部2370人次,推动干部依法履职能力显著提升。这些制度创新不仅让培训有章可循,更让干部在持续学习中实现能力迭代升级。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加强基本培训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先手棋”,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 “加速器”。从政治能力的筑牢到专业技能的提升,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验的积累,从短期培训的 “充电” 到长效机制的 “续航”,各地正以系统思维、创新举措和务实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干部当以基本培训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磅礴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