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和金丝楠木的秘密
由于建文帝朱允炆听了一帮文官的建议,实行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这个当然没有问题,但脑子一糊涂又实行削藩政策,推广井田制,那些亲王都是自己叔叔辈,人家虽然骄淫奢侈,道德败坏,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直接贬为庶民,也就算了。
但遇到掌握兵权、久经沙场的燕王朱棣这个硬茬子,人家当然不干啦,直接起兵,美其名曰“清君侧,靖内难”,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朝中没有一个武将能彻底抵挡,战火即将烧到南京。
那天早朝结束,建文帝留下二十几个平时经常在一起议政的大臣,商讨该如何解决当前的难题,其中有个大臣翰林待诏郑洽出班启奏,太祖当年怕万岁不能震慑诸王,特在驾崩前给他留了一个遗诏,供奉在太庙,现已危难之际可去太庙请出。
建文帝马上率一众大臣前往太庙,简单祭拜过后,守护太庙大臣一看这阵仗已知来意,连忙捧出一只精美绝伦的金丝楠木的盒子,上有皇室专用黄纸封条,建文帝又再拜礼后,然后亲自启封,里面有一张纸,上写:汝若有难,可去西南暂避,途中如有不便,可乔装削发为僧。
盒中还有几十张钱庄的银票和金票,票额每张都是千两或万两不等。建文帝见此,顿悟!这是自己爷爷让他遇到不测三十六计,逃往西南诸省,待时机东山再起啊!
郑洽又启奏建文帝,当年太祖皇帝还告诉他,此盒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如建文帝能够凭自己智慧破解那就更好。
诸大臣听完以后,纷纷启奏愿追随建文帝出走,这个时候侍卫总管王平安站出来,提议如需跟随建文帝一起的大臣赶紧回去收拾细软,带着家眷分批悄悄出走,走朝阳门,在官道六十里处有个悦来大客栈,在那里汇合后再分批跟随,不然人多车多目标大,诸大臣拜别建文帝后各自回去准备。
王平安随后安排副总管谢福密调四名锦衣卫赶紧筹集两辆马车,十匹骏马在朝阳门等候,然后把一个年老的太监和宫女带到一处闲置的宫殿,动作利落的抹了他们脖子,然后又放了一把火。自己悄悄的带了四名贴身护卫保护着建文帝朱允炆、皇后、太子,帮他们换了便装趁乱经密道出来,然后在朝阳门会合后上了马车,头也不回绝尘而去。
建文帝随身只带了那只金丝楠木的盒子和自己的玉玺,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好歹里面有一大叠银票和金票可以帮助自己和那些大臣的生活起居,总不见得沿路要饭到西南诸省吧。
一路风尘仆仆,君臣终于在安徽合肥的明源客栈陆陆续续碰了头,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副总管谢福奏请建文帝,能否请其中一位安徽籍年岁偏大的大臣留守合肥,给他五千两银子,让他在这里买一个客栈,以便随时了解朝廷状况,君臣将来有落脚点也可以把信息传递到这里,建文帝当即准奏,有钱好办事,客栈很快就落实了,君臣再次拜别,建文帝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路无话,建文帝在沿途每个重要城市都安排年老体衰的大臣设了一个联络点,以便将来可以互通消息,并且都以做客栈为掩护,这样南来北往的消息都在这里汇集,以后方便通过信息起事,他们年纪大了也经不起长途跋涉,不如就地隐居。
这天君臣赶路,到了湖北荆州,建文帝落脚承天寺,其余诸大臣在周围客栈入住,人多肯定会引起官府注意!
连日的旅途奔波,自己也有点力不从心了,决定在这里休整几天再继续赶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第二天早上日上三竿,建文帝才起床,连日舟车劳顿,把自己累坏了,何况那帮不怎么运动的文人。
吃过早饭,建文帝在承天寺漫无目的的闲逛,眼前景色如画,可他却无心欣赏,真是愁有千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本来想散散心,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信步路过一间小院,抬头一看,是一间独立的青砖瓦房,小院收拾的很干净,有个六十多岁的僧人在神情专注的清扫落叶,听到后面的脚步声,回过身来双手合掌打了一个招呼,僧人的嗓音非常有磁性,又有穿透力。建文帝一下就被这个僧人吸引了,充满好感。
上下打量这位僧人,只见他穿着一袭半新半旧的僧衣,眼睛目光炯炯,看上去明亮睿智,精神矍铄,遂上去攀谈,发现他非常谦卑,谈吐文雅,言语又充满智慧,自己的心情慢慢放松了,眉头也稍微舒展开来。两人相谈甚欢,建文帝油然而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僧人自称静慧,原来是这个寺院的方丈,静慧方丈把建文帝请进屋内,又谈了半个时辰,就依依不舍的告辞了。
晚上掌灯时分,听到外面更夫开始起更了,建文帝不由自主又独自陷入了沉思,随手打开包袱,把那只金丝楠木的盒子拿了出来,双手来回在盒子上摩挲着,这只金丝楠木做工精美,漂亮的虎皮纹在盒子上错落有致,在烛光中更加显得精致(阴沉金丝楠木,又称乌木金丝楠。因其特殊原因,埋入土中或者沉入水中,经过3000年以上而形成,可见其珍贵程度。它是软木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更是要有莫大的机缘才能寻得。所以只有帝王才能使用,贵族和官员擅自拥有要带来杀身之祸)。
建文帝对自己的爷爷神机妙算深感钦佩,明太祖朱元璋毕竟也是从战争中经历过来的,把这片江山打下来,什么阵仗没见过。打开盒子拿出玉玺细细把玩一番,思绪万千,心情充满惆怅,真是心有千千结!
不想了,叫上外屋侍卫总管王平安一起出去走走,顺便透透气,信马由缰不知不觉又走进那间小院,建文帝暗想,来都来了,不如进去和静慧方丈探讨一下,如果自己和那帮贴心大臣当局者迷,没准静慧能旁观者清呢。
王平安上去叫开了门,只见静慧方丈意味深长看着他俩,微笑着把两人迎进屋内。建文帝那颗浮躁的心不由自主的平静了下来。
建文帝和静慧方丈目光一对接,发现人家笑脸盈盈的在看着自己呢。人家已然深知对方已知来意(或许建文帝做贼心虚亦未可知),事已至此,夫复何言。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请王平安到外面望风守卫,自己对静慧方丈大大方方的亮明了身份,并且把自己目前的处境和对未来的迷茫一五一十的告知对方。
静慧方丈默默的看着建文帝,轻声细语的娓娓道来:你踏进我的小院,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虽然你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但你仍然气势带着威严,谈吐带着官味,从你的手眼身法步看出绝不是泛泛之辈,你的随从对你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敢有任何懈怠,再结合当前局势,你必是建文帝无疑。
静慧方丈又和建文帝分析了之前的败笔,首先是他过于优柔寡断,性格沉稳安静,可能从小接受了儒家思想,肯定比不过手段狠辣,手握兵权的朱棣。
二是锐意削藩,前面几个叔叔辈王爷虽然道德败坏,有很多不是,夺去人家的爵位贬为庶民也就罢了,但又听从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那帮文官,把燕王朱棣的三个人质儿子放回去,回头又去削人家的爵位,那燕王已经没有后顾之忧,手下又兵强马壮,兵权在手,你威胁到藩王的富贵,不是逼人家造反嘛?
三是盲目恢复井田制,在自己没有坐稳江山、兵权牢牢掌控的情况下,去动江南地主阶级的利益,那帮豪绅当然不干啦,何况那帮人在朝廷的关系网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是明太祖大杀功臣,尤其是武将,最后连上战场带兵打仗的人选都没有,本来大将军耿炳文知道燕王厉害,守城守的好好的,最后临阵换将又找了一个不懂兵法、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最后节节败退,建文帝又没有徐达、常遇春那帮打仗勇猛的武将(早被朱元璋干掉了),不输才怪。
那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爷爷又给你安排到西南那里暂避灾祸,说明你既没有治国安邦平天下的能力,又没有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凶狠,说白了你还是不适合当一国之君。
建文帝听完如梦初醒,真是醍醐灌顶啊,又请教下一步该如何应对,静慧方丈微微一笑,拿出纸笔,写了一首诗:
事大如天休变休,
咱家无空可悲秋。
宅前杂草勤梳理,
身后行径慢悟由。
无聊莫做欺天事,
有酒还邀旧日友。
自做自收凭自乐,
布衣不与更多求!
随后告诉建文帝,皇位身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一个虚相,谁有能力谁干,自己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建文帝听完,若有所思,沉默不语,默然许久,长身而立,对静慧方丈一揖到底,开门,出屋!大步流星往自己的住的方向走去,淡淡的身影逐渐溶进夜色中!
一夜无话,第二天起来用过早膳,建文帝神清气爽,和王平安有说有笑的交谈着,还把副总管和皇后、太子也一起叫来,君臣、家眷几人一起把承天寺细细的逛了个遍,一扫往日的忧愁,太子脸上的笑声又重现了,皇后看建文帝今天兴致很高,久违的微笑也表现在嘴角。
第三天早上,建文帝带着随从、皇后、太子、一群跟随的大臣来到幽静的方丈室,和静慧方丈告别,并且悄悄的和他耳语,说了四个字:我想通了!静慧方丈含笑看着被自己点化了的建文帝,给了他一张纸,上有两行字: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
建文帝看后迅速放入自己怀里,把一个小包裹递给方丈,说了一句,留个念想吧!依依不舍告别方丈,君臣依次登上马车,每隔一盏茶时间出发,大队马车前行实在是太扎眼了。
静慧方丈待他们走后层层打开包裹,展现在眼前的原来是一方羊脂白玉的玉玺,玉玺上八个字:既寿永昌,受命于天。静慧方丈立即了然于胸,随后就找个地方悄悄的掩埋了,轻轻的说了一句,只不过是一枕黄粱而已。
车辚辚,马啸啸,建文帝和大臣们到了贵州后,在贵阳的一个郊外定居下来,那里比较偏僻,人迹罕至,总管王平安就是贵州贵阳人,他带着两个贴身护卫骑着马到集市上买了两辆装货的大车和挽马,由于语言相通,又熟知当地风土人情,在一个月内分批采集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君臣房屋的布局比较散落,人一安定下来,也就没有什么斗志了,目前要兵无兵,要将无将,光有鸿鹄之志,却无实力,也只能是空谈罢了。
朱棣毫不客气的登上皇帝的宝座后,立马杀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那帮忠臣,甚至还诛了他们的族,也知道自己属于篡位,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肯定不是个事,所以下旨七次派了太监郑和带着宫里那帮太监去四处寻找(派宫里的太监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建文帝,派别人就算相见不认识也是白搭),终究是一无所获,人家在贵阳眯着呢。
建文帝在三个月之内花了一笔钱给自己正、副总管和八个护卫找了当地的女孩为妻,在自己儿子二十岁那年娶了逃往大臣中的一个女儿,如果娶别人家的女孩怕说不清自己的家世。
又过了多年,自己的皇后生病撒手人寰,建文帝孑然一身,带着总管王平安和四个贴身护卫和家眷悄悄的来到云南狮子山一座寺庙里,削发为僧,把副总管和四个护卫留给自己的太子,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安心定居在那里保护自己的儿子,留给儿子一段话:以后切切不可与王家和谢家结仇和结怨。
有一天茶余饭后,建文帝朱允炆随手又拿出来那只金丝楠木的盒子,细细端详着,猛然发现盒子里底边有一条很难察觉的缝隙,露出一个纸角,连忙拿一把小刀轻轻的、慢慢的撬开,露出了一张纸,上面的字迹经过多年虽然有些模糊,但还是能看出大概,看完以后大叫一声:原来金丝楠木盒子里的秘密是这个啊,害得我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