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一本商业创业型的书籍,作者是埃里克·莱斯,本书主要讲述了企业创业的愿景、发展中的驾驭、成熟期的适应的三个阶段。
因为自身的阅历与认知,不能很好的感受书中的一些观点,但是有两个观点是我感同身受的,暂且自认为这两个点应该算是全书的核心内容。第一个是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第二个是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流程与步骤。这两个观点算是现在的互联网产品思维,虽然在现在看,互联网蓬勃的发展进入成熟期,这两个观点在传统行业里算是现在进行时,在互联网行业甚至是过去式,但是作者能够在十几年前提出此观点加以阐述并进行运用,可见作者埃里克·莱斯的厉害之处,也可见美国的互联网领先于中国多少年。虽然此书在互联网行业看起来有些过时,但是能够完全学习到书中的精髓并加以运用的并不是很多,此书给我们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借鉴与思考的作用。
一、MVP是什么
MVP的英文名称是,翻译成中文为“最小化可行产品”,可以解释为:用最快的方式,最小的精力,完成第一次产品开发的过程,并投入使用,以此来获得顾客和市场的反馈和数据,这些反馈既是定性的也是定量的,从而改善产品,赢得时间,赢得市场。
最小化可行产品第一个特点就是低成本,最快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把产品开发出来投入市场。
最小化可行产品第二个特点就是验证产品的可行性,是验证自己的假设的一个认知过程,如果顾客的反应和我们期待的一致,那就确认了我们的假设是对的。如果我们发布了一个设计糟糕的产品,让顾客甚至早期使用者都无法弄明自如何使用,那就说明我们需要做出调整与改变。
最小化可行产品的第三个特点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它的经验教训在于,不管是某个产品或某项工作看起来多么重要,只要在开启认知流程所需之外的,都是浪费。认知分为内部认知与外部认知,内部认知更多的是战术方面的,对于产品没有考虑或者比较复杂的部分份认知。外部认知更多的是战略以及市场方面的,顾客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及市场对于产品需求。
二、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流程管理与步骤
作者埃里克·莱斯提出的产品的流程为"开发~测量~认知",这是从一个非常大的角度来总结的,提炼为现在的互联网用语为:目标顾客~小范围实验~反馈修改~产品迭代~获得核心认知~高速增长。
创业的的第一阶段是把想法变成产品,这时开发的产品是精简的原型,投入最少的金钱和精力开发出体现核心价值的产品。创业的第二阶段,创新企业要对正确的产品形态进行重点投入,做好做细,做最“了解”做“最了解用户的人”,做到极致。这个阶段,必须用最小的成本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最有价值的认知。创业的第三阶段,成功者往往伴随着爆发式的增长,全面的扩张。
创业往往离不开产品,那如何快速的获取第一串真实的基础数据转化率注册和试用率、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如何快速获取顾客情况、顾客对产品的反应等基础信息呢,那就是需要用较小的成本或在较短时间里,完成同等数量的经证实的认知。那就需要用到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流程,"开发~测量~认知",具体步骤如下。
* 步骤一:开发
明确大胆假设,用一个最小化的克星产品尽快进入“开发”阶段,花最小的力气、最短的时间,经历一次完整的“开发一测量一认知”循环。然后再来评估与衡量,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去除没价值的部分。
* 步骤二:测量
进入“测量”阶段,最大的挑战在于,产品开发上的努力是否带给企业真正的发展。采用一定的方法给之定性,评估调整优化的方向是否奏效。同时也要建立起“阶段性认知目标”,它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估产品或者事情进展情况。
* 步骤三:认知
最后也是重要的就是“改变”了。在完成 “开发一测量一认知”的循环之后,我们面临着第一次循环当中遇到的种种的问题,不管是战略问题还是战术问题还是流程问题,都能够有了初步的认知,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些问题像对应的作出改变或者转型。
当这三个步骤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就完成了,我们就得知开发出来的产品是不是解决了顾客的问题,是不是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是不是市面上所需要的产品,需要从哪几个地方进行调整与改善。同时也从内部得知新开发出来的产品中间遇上什么技术难题,遇上什么与预想偏离方向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对内也是一个重新认知的过程。当着两者一结合,就知道产品该不该继续开发与运行。
其实,开发产品如此,我们的生活与日常工作也可以运用到,开发即是遇上事情,测量是解决事情的过程,认知则是我们解决事情的时候又了新的认知并加以反思,当下次遇上此类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