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幸福很简单
第一章 向内找,发现幸福之路
“原来我是有问题的,我不接纳她,不允许她有缺点,只知道批评和指责,一心想着改变她。指责、批评、不接纳她,增加她的压力和焦虑。能理解她、接纳她,她更容易安静下来,也更容易从实践中学习,成长自己,择善而从。”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人们如果能够允许对方不够完美,不再挑剔对方,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对方会在这个比较舒适的空间里慢慢成长,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
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于自身,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在婚姻关系里,当两人都向外挑剔对方的不足,注意力都放在对方如何不对、如何不应该的时候,心中就只有怨气甚至是恨,要么相互抱怨和指责,要么隐忍,直至无法忍受。一旦开始向内寻找,就会发现问题不只是对方的,自己不能够接纳真实的对方才是问题的根本。把原来对对方的不满和指责变为对自己的反思和完善,寻找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不断调整自己,理解和接纳对方。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问题,跟不同的人结婚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实际上,每对爱人都会遇到问题,未来会幸福还是会分开,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遇到的问题,还取决于人们对问题是如何归因的。常常有“找错人”的想法,要么想着换人,要么容易改变对方,这才是感情里痛苦的真正来源。往往是我们没有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而我们养宠物还会观察它何时大小便,如何避免它啃咬家居。
第二章 爱的五种能力
大多数人在原生家庭里,并没有学会如何去爱,父母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孩子长大了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人。常常导致付出的人真的付出了爱,被爱的人却感受不到,因为不会爱。
“允许”轻松解决婆媳关系问题
古今中外的婆媳关系都难,夹在中间的男人能够允许她们关系不好,她们爱这个男人,分别与这个男人关系好,她们互不影响;男人内心不期待婆媳关系好,使这个家庭互相尊重更和谐。国外的婆媳问题极少,也是因为男人允许且接纳婆媳关系不好,婚后她们分开住。
完成“允许” 后“述情”慢慢影响对方变好,心平气和地不带指责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才能打动对方。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讲“理”
生活中夫妻之间常常为了理论对错而争吵不休,如果谈“情”说“爱”就会更幸福。
人类只做两类事:一愉快的事,二正确的事。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愉快的事受本我支配,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核心是满足个人当前的需要,受潜意识里的本能驱动;正确的事受超我支配,儿童是经由父母和社会的惩罚和奖励,逐渐发展出超我的。超我是社会化的结果,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具体表现为是非对错等,我们常常会用“应该”来表达这些。这些标准、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在满足自己时不要伤害他人,人类社会才得以有序发展。
人们做事的目的依然是希望做正确的事,满足自己的时候考虑到别人。在没有伤害人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过多地用“理、标准、规则、应该”去要求爱人,约束了爱人不能做“愉快的事”满足自己需求的本能,爱人就会不舒服感到受伤。
心理学著名学派之一家庭治疗学派的观点就认为,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规则,而忽略人的内心是否愉快、感受是否良好,这样的家庭氛围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这些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带着一种沉重感,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很正式,缺少活力,更是缺少情商。他们要么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做正确的事,但不开心;要么对别人要求很高,总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不正确。
家是承载爱情的地方,成家是为了更加幸福,如果家里有太多的正确、标准,会让人不快乐、让人压抑。社会已经给了人们很多的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有太多压力了。所以,在承载爱情的家里,还是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能开心快乐、轻松自在,而不是压抑和痛苦。也给爱人做“愉快的事”更多的空间,幸福就一定属于你了。
一个讲爱一个讲理,鸡同鸭讲。例如情人节,妻子希望丈夫买玫瑰花表达爱,丈夫认为本来就爱妻子没必要买玫瑰花。婚姻关系中,一方从“爱”的角度沟通,属于“愉快的事”,另一方从“应该”的角度沟通,属于“正确的事”,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沟通效果呢?两个人都从“爱”的角度看待问题才有好的沟通效果。
关系里,既要愉快又要正确
在大的正确的范围内尽量让家人做愉快的事,用愉快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在自己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付出”
爱的第一层次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依靠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本质只是爱自己;第二层次是自以为是地付出:除了爱自己,内心还有爱对方的意愿,想着为对方做些事情,但因为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对方很难收到。这样的人到头来通常会得出一个结论:说对方不懂得感恩。这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本身,只关注自己有没有付出,却没有关注对方是否喜欢。本质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满足自我付出感;第三层次是满足对方的需求:真正的爱是为对方做的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
真正的爱是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不像最低级的爱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前提,也不像中级的爱那样自以为是,表面上是爱对方,本质上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经常体察对方需要什么并满足对方吧,同时也不要忘了,经常告诉对方,你希望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为对方如何爱你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