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上海,坐久了,夜风中还是有些清冷。在黑石公寓的中庭,朋友和我推荐了这部片子。虽然我对于哲学没有太大兴趣,但当年去纽伦堡时还特特地地参观了法庭。于是还是花了两个晚上时间,看完了这部两小时的人物传记片。整片基调略有些沉闷,有些情节节奏拖沓,一些回忆突兀,缺乏点背景知识的话会看得云里雾里。亮点是把真实纽伦堡审判的黑白纪实穿插其中,以及汉娜那场公开演讲。
影片主线是前纳粹军官艾希曼审判这一事件背景,汉娜作为《纽约客》特派记者前往纽伦堡旁听,回来后写了一本书。这本书似巨石坠落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她身边的朋友因此和她断交,她最好的朋友转身不再理她,她授课的学院要求她停课,她楼下的邻居给她送来谩骂信。纷纷洋洋的读者来信,绝大部分都是唾骂甚至人身攻击。
最终,她同意公开演讲。在阶梯教室里,她抽着烟,脸色落寞但语气平淡。她说,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思考视作是我开始与自我的沉默对话。思考的无能,为许多普通人制造出一种可能性,比如犯下大罪。艾希曼只是在机械执行命令,在执行之前他就已经放弃了思考,这种不经大脑思考就进行错误执行的行为,就是一种“平庸之罪”,这种“平庸之罪”是有别于“极端之恶”。她不是在为艾希曼辩解,也不是伤害犹太人,她只是坚持了她的哲学观点。虽然她是犹太人的身份,她也有过法国隔离营的经历,但是她能客观、中立、不带情绪地对这一场审判进行纯理性的哲学分析。
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其实网络暴力、道德绑架也是一种拒绝思考、懒于思考,也是一种人云亦云的平庸之恶。鲁迅先生早就说过那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被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那么,你是要做那个大嚷的人,还是被惊起的较为清醒的人,还是选择继续沉睡?
当然,女导演的缘故,这部影片也展现了汉娜的另一面,她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专注于争论的知识分子,同时她也是一个渴望爱重视仪容的女性。她戴着珍珠项链、叠带金手链,穿着质地精良合身的套装;她也会和她的女朋友闲聊八卦;与丈夫之间温情脉脉、出门不忘索吻;与老友把酒言欢、嬉笑打闹。与老师海德格尔再次重逢,散步白桦林,她已然人到中年,当年的情愫或许都早已深深纳入心底,而海德格尔却用奥古斯丁的话戏谑了一下“要想赢得别人的爱,首先要爱别人。”
也许还是她的老师了解她,在见到她第一面时,他说,“你说希望我教你如何思考,思考是孤独的行为。”而她就这样笔挺地站着,青春肆意、明眸红唇。宛然一朵明艳的红玫瑰,让整个房间芬芳四溢。诚然,思考并不能带来知识,思考并不能产生实际的智慧,思考并不能赋予我们力量行动,但独立思考会让我们越来越明白,纵然过程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