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 文末有集合版自行保存哦 给个赞呀
前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角度:“见识的多少和知识量的积累”与能否深度思考,关系并没有那么大,至少谈不上是“根本原因”,因为深度思考根本不是“肤浅思考”的积累结果。
我的思考: 这让我想到以前我们听到很多人说,大学里就是要折腾,多去尝试多去试错,多去见识开拓眼界扩大格局。当初的思想比较肤浅,信以为真奉为真理。反思一下那个时候似乎总是相信比自己厉害的人说过的话,过于信赖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样一来很容易别被人带着走。如今经历了一些加之读到这里,更深刻的感受是,出去见识和知识量的积累固然有很多好处,但大学里更重要的是要保有余力钻研某一专业,这是你之后立足社会的根本!而深度思考是从底层认知上的提升,不是肤浅思考的堆积。
做法:
大学里一定要好好学本专业,只要不是讨厌至极哪怕不是特别喜欢。之前听刘媛媛节目里讲过,大概意思是,别忙着说不喜欢,兴趣是伴随着你在这方面的成就而来的,所以多努力,得到正反馈后你自然会越来越喜欢。很多人说不喜欢自己专业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不学的借口罢了。
个人经验
刚上大学那会也一度觉得不喜欢本专业,因为觉得不喜欢自然不会对他投入太多,结果就是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也就越来越不会产生兴趣。
作者角度: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我的反思:最早听说“复盘”一词并没有引以为意,也看了一些别人的计划和总结总觉得只是一种努力的形式,我不这么做,每天也有计划和总结呀,而且利用手机去复盘难免会受控制,可能本身是发计划总结,一不小心看别的很长时间,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
现在回过头在想当初想的肤浅,看的更肤浅。前者因为,把计划和总结当成了流水账的事情,流水账的东西没有深度思考自然没有太大提升。后者看到的东西做的不够好,导致认为做这件事没有太大意义。
做法:自从看到有人能把做手帐有人把写作有人把书法等当成半个职业,就越发觉得我们遇到或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思考然后坚持实践,肉眼也许暂时看不到变化,你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作者提及:想要公众号受欢迎,就不能只是天天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看《10W+文章技巧》,而不沉下心研究,并问自己:昨天文章为什么访问量低,有哪些可能原因?如果在哪个环节做出改变,下次可能会有效果?
有时候向外求,不如向内求,越是想要提升自己,越是订阅各种公众号,看技巧文章,买畅销书籍,参加牛人分享,反而越少关注自己本身,临到自己,生活照旧。
我的思考:到如今这个阶段我比较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初期阶段是需要多去看,看别人的定位,风格,排版等等,之后就要沉下心来输入输出,任何的爆款之前都是要有无穷尽的积累的,技巧是在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很容易习得的辅助能力。换句话说,积累是技巧的前提,技巧是积累量的质变。爆款是积累量和技巧的总和。时刻保持:外观内省
作者建议:接着说了向内求的做法就是在每一天快结束的时候静静的坐下来回顾一天:
比如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么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释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不过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这些经历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
我的思考: 现在的我们都太焦虑了,我们看到周围的人比我们努力,比我们优秀我们会与他们比较,会感到焦躁不安。然后继续在焦虑中一如既往,生活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进。对于这一点拿我个人来说以前的我大概是这个样子,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是自己在行动方面又没有很大的改善所以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原来的一个水平上。其实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我们要想提升自己更重要的一点参照别人然后是要不断的向内自省,反思自己每一天的活动,还能否有哪些改进,所做了选择以及产生了影响,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等等,把我们的生活每一天所经历的事情都发挥到它的最大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片集合版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