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得一
我经常跟朋友讲:
不要和别人争论,但凡处处爱争论的都是认知水平低的,对了,这种人也叫“杠精”。
我们需要的是讨论,是学会高质量的提问。
下次碰到和你争论的人,你提问他即可,一直问到他逻辑错误、答不上来。
▶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就是你的大脑输入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你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你的行为。
▶ 常见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1.单纯盲目地记忆知识。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谁“博闻强识”,谁考试就厉害、学习就好。
但这个观点的适用边界是什么?
应试学习。
这种方式持续了2000多年,很难改变。
我以前看书学习,就是完全以知识为中心,想把书中的知识点都记住,但根本记不住(多数人都是这样吧?),越看越焦虑。
事实上,记住100本书就好比要记住电话簿一样,有什么必要呢?
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只需要搜索人名即可,根本不需要记住号码。
2.只接触无繁殖能力的知识。
以前看电视,有个节目很搞笑:
请了几位“神童”,能记住几百个国家的国旗、五十六个名族、所有车的品牌等等。
主持人随便提问,问不倒,台下掌声一片。
有什么用呢?
其实,知识分为两种:没有繁殖能力的、有繁殖能力的。
1)没有繁殖能力的,比如这些:
贾平凹的名字里,第三个字读作 wà;
陈寅恪的名字里,第三个字读作 kè(对,就不是 què,就是 kè)
“知识就是力量”究竟是谁第一个提出的?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城市?
地球上究竟现在有多少人口?
“鬯”这个字究竟什么意思,怎么读?
这些知识仅仅是讲述事实、定义,并不引导人深度思考,了解即可(当然,你要是想用来刻意练习记忆能力,那就另当别论了)。
2)有繁殖能力的,比如这些:
《道德经》,揭示人性和事物的本质;
《孙子兵法》,揭示战争的底层规律;
《原则》,揭示生活和工作的底层原则;
《跃迁》,提供个体学习进化的方法论。
有繁殖能力的知识,揭露事物的规律、方法,能引发人的思考,引发行动,引发改变,形成新的局面,还会帮助你吸收、理解、运用更多有繁殖力的知识。
这类知识还有很多,比如最厉害的:科学方法论。
3.从不加工处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但有些人就是思维懒惰,读一千遍也没用。
思维勤快的人,边读变主动思考,一遍可能够了。
学习新的知识点,只有加入自己的思考才有价值,才能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结构思维和模型思维,知识才能成体系。
如何加工处理,请参考阅读:
4.很少用知识甚至从来不用。
不能学以致用,就是耍流氓。
有的人为了学而学、为了认知而认知、为了获取知识而获取。
知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运用了才可能有价值。
没有经过自己实践的知识并不属于自己,所以很多人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能怪谁?
如何正确地运用知识,请参考:
▶ 如何改变认知方式?
一个成年人,认知的目的,是为了自主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不断习得、积累、研究、打磨、升级新的概念和方法论。
关键时候调用出来,以便解决自身问题。
那么怎么改变认知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从4个方面入手。
1.做一个终身提问者。
爱因斯坦说:
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提问的能力,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考深度。
提问会倒逼你更新知识、深入思考。
以前我想学一个领域的东西,只会列书单,现在改为列问题了。
比如,我在研究阅读方法的时候,就列了这些问题:
1.如何不再用“阅读量”来掩盖我的无知?
2.读完一本书什么也记不住怎么办?
3.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怎么办?
4.读书很慢,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5.如何挑选好书?
6.阅读有哪些方法?
7.如何做读书笔记?
8.书评怎么写?
9.阅读目的是什么?
10.阅读应该保持哪些习惯?
11.如何利用“信息缺口”进行有效阅读?
12.有时读书变得更加焦虑和迷茫是怎么回事?
这些都是我的痛点、我的病症,怎么办?
选中5到7本能解决我问题的好书,让这些作者坐在我对面。
来吧,张三你觉得我的病该怎么治?李四,你觉得我的问题出在哪里?王五,你有没有好的药方。
这个过程,就好像请一大群医生来给你集中会诊一样。
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像一盏灯,带领你穿越忙乱和无常,走向自己希望的未知。
关于如何运用提问来精进自己,大家可以多看点彼得德鲁克的书,下次专门给大家分析一下“知识IPO”。
2.从记忆知识到转为调用知识。
1)把大脑外包给人工智能设备,把存储知识的活就交给手机、电脑云盘和搜索引擎。
2)借助知识管理工具,整合知识,自己大致记住关键词即可,以便于随时搜索调用。
知道知识在哪,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就像存电话号码,管理联系人一样,像你在微信里给人分组、建群、设置标签一样。
还有个提高大脑检索能力方法,推荐给大家:独孤九剑记忆法。
某个时刻我需要这个——这个我好像在那本书里遇到过——最后找到那本书。(均为一对一的寻找)
反例是什么?
每本书都讲了什么——我需要的在哪本书里——找到我需要的那个。(均为多对一寻找)
这个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经常想不起来关键词。
3.提升大脑的其他维度。
前面2个步骤给大脑省出了不少空间。
我们可以用来思考、链接、推理、洞察、创意等等,这些也正是未来社会最核心的能力。
如何思考、链接、推理,大家可以用一下赵周老师的RIA模型,不论是对单个知识点和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都可参考使用。
关于未来需要哪些能力,请参考阅读:
4.用践行转化认知。
还是那句话,学以致用。
要不然,你又要陷入这样的低质量的勤奋陷阱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依然脖子疼;
本硕博连读,依然不幸福;
通读王小波,依然很无趣......
学完就用,找到相关概念、方法论,消化理解、反思自身经验、做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计划,通过践行把概念、方法论放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用,是最高级、最主动的认知方式。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在学完时间管理四象限后,每日按照这个方法来安排事情的先后,效果很好。
好了,关于如何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就讲到这里,希望能帮到朋友们。
下步,还要围绕提高认知效率的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如何找到知识源头? 如何“功利”地读书? 如何把知识结构化?
等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再说吧,放松一下。
2018,我们一起改变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