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记公元前320-前298年计23年事。
一、纪事
1.五国联军叩关伐秦。
公元前318年,楚、魏、韩、赵、燕联军进攻函谷关,秦国出兵迎敌,五国联军败退而回。次年,秦又大败韩国军队,杀死八万人,并俘虏了韩军两位大将。诸侯各国大为震惊。同年,苏秦因与齐国大夫争权,被刺身亡。在魏为相的张仪说服魏襄王,使之放弃联合抗秦的盟约,而与秦国求和。张仪到秦国后,再次出任国相。
2.司马错与张仪伐韩、伐蜀之辩。
巴国、蜀国互相攻击,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援,秦惠文王欲讨伐蜀国,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韩国又可能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司马错建议伐蜀,张仪却认为应该讨伐韩国,出兵控制黄河、伊水、洛水一带,兵临东西周王都,占据象征王权的九鼎和天下版图,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完成称王大业;司马错认为要完成王业应该先具备三个条件,即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开疆拓土,要使军队强大必须先让百姓富庶,要成就帝王大业必须先树立德望。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帝王之业也就水到渠成。蜀国是西牵偏僻之国,政治昏乱,伐蜀可得民心。秦攻蜀犹狼入羊群,非常容易,伐蜀可以使秦国不须有大的伤亡就可以扩大疆域,蜀地的财富可赡养百姓。“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所以应该先伐蜀,秦王听从了司马错意见。
3.涓人买马。
燕王姬哙听信苏代之言,把燕国大权交给了国相子之。子之治理燕国三年,国内大乱。太子姫平认为有齐国支持,聚集死党,由将军市被率队攻打子之,市被临阵倒戈,反过来攻打姬平。燕国国内由此动荡不堪,数万人死亡,人心惶惶。齐国乘虚而入,率“五都之兵”征伐燕国。燕国士兵毫无战意,大开城门。齐国捕获了子之,把他剁成了肉酱,燕王姬哙也被杀了。
齐王不听孟轲退兵谏言,不久,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齐国只好从燕国撤出。燕国贵族共同推举太子姬平为燕昭王。燕昭王励精图治,欲雪先王之耻。“吊死问孤,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他对郭隗说:“先生您如果遇到合适人才,推荐给我,我一定亲自服侍他”。郭隗说:“大王您打算招揽人才,就请从重用我郭隗开始”。燕王问为什么。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一个负责洒扫的涓人用千金去购求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带回。君主大怒,涓人解释说:‘死马您还买,何况活的呢!天下人知道了,好马就会送上来的。’不到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我就好比那死千里马马头,您从重用我开始,比我贤良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的”。于是燕昭王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为师。各地贤士果然争相来到燕国,乐毅从魏国来,剧辛从赵国来。昭王奉乐毅为亚卿,委托以国家大事,燕国渐渐又强盛起来了。
4.张仪游说五国破合纵。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想讨伐齐国,又顾虑齐与楚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对楚怀王说:“大王如果您废除了与齐国的盟约,我可以把秦商於一带六百里地给楚国。秦楚两国互通婚嫁,永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很高兴,大臣们也都纷纷祝贺,唯一陈轸反对,认为因为齐与楚的盟约,秦才重视楚国,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从而也失去了价值,不可能得到秦国许诺的土地。楚怀王正在兴头让陈轸闭嘴。随时下令与齐国断交,并派一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取地。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没上朝。楚王听说后自忖“是不是张仪觉得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呀?”便又派勇土到齐国辱骂齐王。齐王大怒,自降身价去与秦交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问:“你怎么不去接受割地呀?从某地到某地方圆六里”。使者方知受骗,愤怒回国,告知楚王,楚王差点没被气绝,要发兵攻秦,幸被陈轸拦住。由是,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
第二年,秦惠文王派人通知楚王怀王,想用武关以的地方换黔中之地。楚怀王说:“我不愿意换地,只想用黔中之地来换张仪”。张仪听说后,请行。秦惠王问:“楚国要杀死你才甘心,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道:“今秦强而楚弱,有大王您在,谅楚国也不敢把我怎样。况我和楚王宠臣靳尚关系密切,勒尚又侍奉楚王爱姬郑袖(工谗善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于是张仪又欣然前往楚国,到了楚国后,楚王就把他下到狱中,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的土把及美女来赎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国,那样秦国送来的美女就会受宠幸,到时候您就会遭到冷落。于是郑袖日夜在楚王面前涕哭哀求,说张仪以前那样做只不过各为其主,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必震怒攻楚,如果您一定要杀张仪,就先把俺母子俩迁到江南吧,免得将来成为秦人鱼肉。不得已楚王便释放了张仪,张仪随机又劝楚与秦互相交好。
张仪离开楚国后又分别到了韩、齐、赵、燕等,都说服以上国君,撕毁联合抗秦盟约,与秦相好。张仪归报,未至咸阳,秦惠文王薨,子秦武王立。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即位后,各国听说武王与张仪有矛盾,便都放弃了对秦国的许诺,再次联合抗秦。
张仪请求武王派他去魏国,齐人恨他,必攻打魏国,东方必因此而乱,秦可乘机得利。
5.甘茂与秦武王的息壤之盟。
秦王派甘茂去与魏国约定进攻韩国,让向寿做他的助手。甘茂令向寿回国对秦王说:“魏国同意约定,不过我希望大王您不要进攻韩国!”秦王在息壤迎接甘茂,询问原因。甘茂回答说:“韩国的宜阳是个大县,其实应属郡一级。现在大王您下令面对多重阻隘,不远千里,发兵进攻,是很困难的。以前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母仍镇定的织布,等到先后有三个人来告诉她同样的事情,曾母扔下机杼跳墙逃走了。我的贤良不如曾参,大王您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信任曾参,猜疑我的更不止三人,所以我担心大王您将来也会有扔下机杼的举动。昔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军进攻中山国,三年才攻下。回来论功行赏,魏文侯向乐羊出示别人对他的指控书,多达一筐。乐羊听罢,一再叩头谢罪才得以幸免。现在我甘茂不过是个寄居在秦国的外籍人,到时候肯定有人指控我。”秦王说:“放心吧,我不会听他们的,可以和你起誓。于是两人在息壤下立下誓言。
秋季,甘茂率领大军去攻打宜阳,过了五个月还没有攻克。樗里子、公孙奭果然争相指责他。秦武王便派人去召甘茂,想罢兵。甘茂只说:“息壤还在”。秦王恍然大悟,于是征发全部兵力去协助甘茂,结果杀死韩军六万人,攻陷宜阳。
6.秦武王举鼎绝脉而薨。
秦武王喜好习武较力,大力士任鄙、孟说都先后做了大官。公元前307年,秦王与孟说举鼎时,用力过猛,血管破裂而死。孟说及其家族被杀。武王无子,其异母弟嬴稷立,是为昭襄王。昭襄王母芈八子是楚国女子,封为宣太后。秦昭王年幼,宣太后便亲自管理国家,任其异父弟魏冉执政,威震秦国。
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认为应该向胡人学习,只有经常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才能使国家强盛,于是带头改穿胡服。公元前299年,又把国君之位传给赵何,任命肥义为国相,赵武灵王自称“主父”。还自扮使者前往秦国,想借此侦察秦国地形及秦王的为人。及至秦王发觉,赵主父一行已出了边关。
8.白马非马、坚白同异之辩。
平原君的门客公孙龙善于作“坚白同异”的辩论,即眼睛能看见石头是白色,但不能看见石头是坚硬的。平原君很欣赏他。孔穿与公孙龙辨论婢女有三个耳朵,公孙龙辩解十分精妙,孔穿无以对答。第二天孔穿见平原君,平原君问他昨天同公孙龙辩论情况。孔穿认为:论证三个耳朵十分困难,又非事实;论证两个耳朵十分容易而确属事实。还是选择容易又真实的比较好。
邹衍路过赵国时,平原君让他和公孙龙论“白马非马”的观点。邹衍认为此等辩论,纠缠不休,有损君子风度,不予理睬。从此公孙龙便受到了冷落。
9.鸡鸣狗盗。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便邀请他到秦国做国相。有人劝告秦王,孟尝君不是秦国人,任其为国相,一定会先照顾齐国而后才考虑秦国。于是秦王便囚禁了孟尝君,想杀掉他。孟尝君向秦王的爱姬求情,姬妾想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皮袍。但此袍已献给了秦王。他的幕僚中有个人善于盗窃,便潜入秦宫,盗出白袍送给那个姬妾。姬妾向秦王说情,秦王释放了孟尝君,让他回国。不久,秦王又后悔了,派人去追。孟尝君急急逃到边关,按照规定,要等鸡叫才能开关放行。这时天色还早,秦王派来的追兵马上就到。幸亏孟尝君幕僚中有人善学鸡叫,四野的鸡一听他的叫声都引颈长鸣,孟尝君得以出关脱身。
二、名辞、名典
1.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一一司马错
2.成语:箪食壶浆、水深火热、被甲蒙胄、捐甲徒裼〈赤膊上阵〉等。
3.名典:白马非马、论臧三耳、鸡鸣狗盗、涓人买马、息壤之盟、曾母投杼等。
三、史上之首:
公元前309年,秦初置丞相职务,樗(chu)里疾为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