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老师来说,因材施教是一个耳熟目详的原则,但在实际教育生活中,能够做到应用自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予这名学生自尊心强,又充满自信,还伴随好多坏习惯。面对不足,如果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无论自己对错,他都要狡辩,如果争锋相对,师生都下不了台。有时候他也不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狡辩,只是一种习惯,自尊心比较强罢了。他课后说话也比较随意,有时候脏话脱口而出,如果你当面给他指出来,他还有点不服气。面对自己考试成绩不如意,会发火,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甚至是周边的椅子和桌子都不放过,如果运气不好,连劝说他冷静的老师也不放过。你越劝,他火气越大。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面对孩子成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引导和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醒孩子改正。也可能是家长自己没有足够的育子经验,造成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初中以前的老师没有指导家长和帮助孩子,纠正问题,错过了最佳育人时机。也有可能老师自己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这种孩子,我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育人策略的呢?一是我内心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如果教不好,只是自己暂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二是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有些成长中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会自然解决的。三是面对不同的学生,绝不可以一种教育方法到底,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予主要问题是自尊心强,控制情绪的能力差,说话随意,学习舍不得吃苦,但对考试结果的期望值高。学习不够刻苦,主要是学习的目标感不够强,也和孩子年龄相对同龄人偏小,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我感觉只要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好。对考试的期望值高,主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现状认识不够客观,给孩子的压力较大。这一点只要父母的观念有所改变,孩子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孩子说话随意,如果年龄慢慢增大,如果老师和要好的同学私下多提醒一下,会慢慢好起来的。针对控制情绪能力差,老师和同学多包容一下他,等他冷静一下,消消气,他的心情马上就会阴转晴。事后,充分利用家校合作不断提醒他反省和总结,控制情绪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如果孩子自尊心强,老师和同学换一种提醒方式,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这些都是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好方法。从今年予的成长过程来看,他改变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家长也理智了很多。我感觉孩子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淡定了。我内心还是有小小成就感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你的成长是我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