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孤儿,不漂亮,没有事业,没有爱情,不会说话,只有一份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已。没有谁愿意去了解她的需求,也没有人愿意去懂她。她一个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都市里。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个被用于研究的人鱼。这个人鱼不是关在厚厚的玻璃罐里,就是用锁链锁在池子里。
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其实内心是害怕与渴望了解的,对于那个人鱼也是如此。恐惧也就产生了暴力,仿佛越是用暴力越是能够了解并控制事情的方向。
打扫卫生时,这位名叫艾莉莎的哑女,也是一位清洁女工,看到了保安主任用的电棍上流下的鲜血。她知道,是那个人鱼的,她也知道,那个人鱼一定受到了暴力的对待。
对于暴力的感受,艾莉莎是知道的,虽然她遇到的不过是疏远、排斥、歧视,但同样是暴力。正是她的这种感受让她对那个人鱼产生了同情。
艾莉莎趁人不注意时溜进了试验室,她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鸡蛋坐在池边。人鱼出现了,刚开始见到丑陋的他,艾莉莎也是害怕的,可是她还是把鸡蛋递给了他,她想给他一点温暖与慰籍。
艾莉莎听不懂他的话,但是她却可以懂他,因为两个同样孤独的人,有着同样被人恶意对待的境遇,本来就是最能懂对方。艾莉莎在他面前放音乐,随着音乐起舞,做以前她一直想做却从来没有做的事情。而人鱼呢,总是安静、欣赏地看着她。
试验方选择了尽快用解剖的方法去了解人鱼。很多时候人是愚昧的,总想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了解一件事情,结果反倒失去了接受的机会。
艾莉莎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对于所有的人来讲,那是一个和人类完全不同的异类,不会说话,一身鳞片,对于让这样一个生物死去,没有人会觉得同情或者是不舍,可是她却不同。艾莉莎知道他有感情,他懂得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用诸如哑巴、丑女、贫穷这样的标签看待她,他看到的是整个真实的她。
第一次,艾莉莎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事实。她请求同楼画家的帮助。画家告诉她,他现在最想的是去工作,去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不能帮助艾莉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没有力量帮助人鱼逃跑。
艾莉莎用手语告诉画家:“他不知道我缺失了什么,在他的面前,我就是我,他看到我开心,只因为我是我。”她的这番话打动了画家,但画家依然认为他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
画家带着希望想让主流社会接纳他,可是,他得到的是排斥与拒绝。也就是在这种没有任何人理解他的情况下,他懂得了艾莉莎,也懂得了自己。
人,其实是群居的动物,哪怕再能干再优秀,如果缺少他人的帮助,很多愿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三个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因为珍惜冷酷世界的那点温暖,终于努力把人鱼救了出来。
在不愿意了解的人眼里,人鱼是不会说话,长得又极为恐怖的怪物,只有消灭他,才能了解他。可是,在平等交流的人眼中,人鱼性情温和,又有能帮助他人变得年轻和愈合伤口的超能力,是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一种是拚命想用暴力获得的认知,另一种却依靠爱与付出获得的收获。
从来,关心、接纳、帮助与爱,才是消除恐惧的最大力量。
电影的结尾是童话式的,帮助人鱼逃跑并被打死的艾莉莎在水中获得了新生。她幼年时颈边的伤疤化作了鱼鳃,和人鱼从此相依相伴温暖的生活着。
这就是荣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艺术导演、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导演奖的影片《水形物语》讲的故事。
人来人往的都市中,社会的进步并没有消除和解决人类交往的方式。没有谁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去关心身边的人,冷漠、自私、利益、现实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通病,可是每个人的内心依然期待着了解、陪伴与爱。不如学着把悲伤与快乐携手共渡,或者才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法。
初发于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