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1 千钧一发
公元376年十月,内蒙古阴山。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山林的树叶开始从绿色逐渐转为红色和黄色,层林尽染。山间的雾气蒸腾,与多彩的树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日画卷。如梦似幻的景象,不仅令人陶醉,更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望着南侧山脚下黄河画出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几”字型,57岁的鲜卑英雄、代王拓跋什翼犍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和沉重。
代国地处塞北,和中原的前秦原本像是两条平行线——老死不相往来,但夹在两大强国中间的铁弗部犹如一条垂线,硬生生把两者连接起来。
铁弗部首领、南匈奴人刘卫辰早年归附于前秦,并迎娶拓跋什翼犍的女儿为妻,后背叛前秦,一心归附于代国。眼见前秦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狡猾多变的刘卫辰于公元365年正月背叛代国,全然不顾儿女亲家,再次归降前秦。
什翼犍难以忍受女婿出尔反尔,此后的10余年间多次发兵攻打铁弗部,刘卫辰根本不是代国的对手,边打边往南边逃。
公元376年, 什翼犍再次对刘卫辰发动军事行动,意图彻底消灭这个败类,恢复边境安稳。这个决策表面上看似是一步好棋,实际上却打破了三方之间的平衡、导致局势恶化。在代国的严重威胁下,刘卫辰狗急跳墙,不得已向前秦求救,且愿为向导恳请前秦出兵讨伐代国。
再给什翼犍五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和经济,代国或许能和前秦掰一掰手腕,但此时此刻,两国的国力差距甚大。前秦如日中天,前秦天王苻坚,刚在2个月前灭了占据河西走廊长达70多年的前凉,意气风发,大有吞并代国、统一北方之意。
果不其然,苻坚拒绝了什翼犍的求和。在刘卫辰的向导与情报支援下,苻坚集结三路兵力合计30万同时向代国发动进攻。中路主力部队10万精兵由苻坚的堂弟、大司马苻洛统帅,从幽州(治所今北京)出发,目标直指代国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辅助部队20万步骑兵由大将俱难、邓羌分别率领, 作为主力部队的侧翼和后卫,东自和龙(辽宁朝阳)、西自上郡(今陕西榆林)分两路出发,向北出击,与苻洛会师。整条战线长达千余里,多路并进、分兵合击,直抵代国南部边境,代国军队难以集中力量进行抵抗。
夕阳渐渐西沉,将天边染成了橘红色。阴山的四周,已依稀能听到前秦军的铁蹄声,伴随着野兽和昆虫的叫声,这声音时而清脆、时而混沌,正如这反复无常的人生,有时是希望和喜悦、有时是困惑与迷茫。留给拓跋什翼犍的时间不多了。
解下系在马背的皮囊壶,咕噜咕噜喝了几大口马奶酒,带着微醺和不安,拓跋什翼犍打算策马返回营地。突然一阵眩晕袭来,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般,干燥而疼痛,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灼烧。拓跋什翼犍试图保持平衡,双手紧握着缰绳,但身体却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变得苍白。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拓跋什翼犍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