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丽 焦点网络初七 坚持分享第25天
三.未知的理解问题的意义,并开始探寻目标与资源
1.以“我可以帮什么忙?”作为起点
*如果当事人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时,咨询师试着从当事人的“问题导向”谈话朝“解决导向”的谈话前进,以下列方向的问句来提问:
我可以帮什么忙?
是什么让你来到这里?
*对非自愿来访者,则可询问:
你被送到这里是因为(某人)希望你有什么不同?
*即使咨询师知道当事人的某些念头,也一定要采取好奇、未知的姿态来询问、倾听当事人的观点,理解与尊重当事人所使用的语言。
在晤谈初期的问题描述阶段,了解当事人的在意与期待,是建立合作关系最快的方法。
2.以“问题如何影响你?”了解当事人如何与问题互动
咨询师与当事人相互确认问题的过程,既帮助咨询师澄清与理解当事人的情况,也让当事人有机会反思自身的观点情况。在双方彼此互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扭转当事人想法的因子。
*为了了解当事人的内心参照架构与主观看法,咨询师可多询问当事人:
你怎么得知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如何影响你?
*咨询师可以引导当事人思考,在晤谈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表述自己的故事才对自己最有帮助。
通过问题描述,使当事人对问题有初步的转化认识,肯定自己自发应对困境的能力与方式,并开始对危机与困境产生新观点。
3.欣赏信任的询问:“你试了什么方法?”
咨询师用下列问句探讨晤谈前的改变:
你曾试过什么方法吗?
你做了哪些事来应对这个情况?
你曾经跟谁讨论过这个问题?
这些问句传递了当事人有能力胜任或有能力促使好事情发生以及拥有一些资源的信息,制造当事人力量与优势的话题,增加了开启解决式谈话的可能性。
咨询师肯定当事人小小的成功经验,促使当事人产生成功的力量与方法,这些是值得当事人继续保持的力量和资源,是进一步扩大和协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起点。
4.以“你希望有些什么改变?”来开启目标形成的对话
在目标形塑阶段,咨询师以目标形成问句询问当事人:“你希望此刻能有一点什么小改变?”,可以传递出当事人对自己的未来是拥有一些掌控力的,它能提高当事人的自信,改善他的心情,愿意开始采取行动改善他的问题。
同时咨询师承认、接纳当事人问题的复杂度与难度,直接的询问:“你认为最重要,且最需要先发生改变的是哪一件事?”,逐步引导当事人厘清目标并建构解决之道。
若当事人能回应出他想要的目标是什么,咨询师便可使用“假设问句”继续追问,朝解决式的谈话迈进,形成与当事人本次晤谈的共同大方向。
5.以“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来探知当事人真正的目标
*如果当事人说出不健康或危险的目标时,咨询师仍会认真的看待、尊重并询问:“你一定有一个好理由,才会觉得一定要做这个举动,可以告诉我吗?”这样的对话展现出尊重,也能真正的进入当事人的主观世界,与其建立正面合作的关系。咨询师尊重而好奇的态度,会协助当事人深入明确地了解什么是他真正想要的,进一步选择合理的、健康的行动策略。
咨询师“温和的挑战”当事人的观点,与当事人进行目标协调,若当事人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并不能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目标,将会开启新的思考与改变的空间。
*如果当事人认为,需要了解过去事件的影响。那么咨询师与当事人越多的探讨了解历史所产生的差异,就越有机会找到当事人真正想要的目标,也越能找到当事人可先做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