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女
一篇吃麻辣烫时,所思所考集合。
从繁花似锦的南山搬迁过来深圳郊区宝安,这里是人口密集城中村,乡井人文气息浓厚。
夜华灯初上,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下了班三两结对逛逛街、迟迟宵夜,俏皮多了几番生活气息。
我常在下课后或者写完文章后去吃宵夜,地点就在楼下的麻辣烫。
吃麻辣烫或酸辣粉,味蕾不由分泌出馋的口水,葱蒜姜末香菜勾兑醋和香油,这里店面是脑门大的老板娘,偶尔女儿会过来帮忙,穿着宽松的衣服,随意、随缘。
在深圳年轻人和机会都非常得多,但大型企业们往往也会尽可能“压榨”这些劳动力,加班是常理,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整条街还是灯火通明的样子,这里适合奋斗,日以继夜的那种。
听见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边吃麻辣烫,边打电话和他的朋友打招呼,
“这份油漆工作我当真不想做了,一个人举目无亲地在深圳留下来,深圳这地方,就是,我强我有理,你弱你傻逼。”吃了一口麻辣烫,接着说
“深圳这个城市,我算明白了,这里是,你有真本事,就留下,没本事,趁早滚蛋。”
听见一对姐妹在讨论电话营销的话术和套路,细声抱怨——
“这份工作不好做啊,被人挂了一天的电话”,
"哎,没办法,不过听说下个月基本工资升一千了",
紧接着两人,有模有样地对答了起来,搞得让旁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也有勤力工作的小老板,吃到一半匆忙接到电话,就连连称“好好好,我马上用电脑把那份文件发给你”,
只听见凳子腿后撤一拖拉,在地板划出哧溜的一声,猛扒两口麻辣烫,就拎起公文包往外赶,生怕错过某单生意,真担心他的胃和心脏能否一下承担这样猛烈的冲击。
用青春换明天。
深夜里的麻辣烫店,承载着多少的回忆,不仅是一个,更是印刻在脑海中的一副画面。
观察到这家麻辣烫的老板是一个嗓门大的老板娘,穿着宽松的外衣,忙碌于灶台和后厨进货,随意的拖鞋,年轻的女儿会偶尔出来帮忙,细碎的刘海和格子外套、在摇晃的风扇下闪闪显现,成为明亮的一道风景线。
猜想应该是一家人共同经营的,一家人一齐心将一件事做好,首先对于传统企业有关“信任”话题的疑问,就不存在疙瘩了,静悄悄地流逝,一份充实而不忙碌的工作,时刻和家人团聚,确实也惹人羡慕几分。
我的脑洞飘到了另外一个维度:如果我是这家店面的老板,我该怎么用有限的资金去完善?
餐饮第一个关注的点就是产品,也就是——东西好不好吃。
不好吃的东西,哪怕营销手段强带来了一些客户,但罕有回头客。
1.选用更加新鲜的食材,将卖相不好的产品及时更替下来
像鲜鱿鱼和螺肉都缠绕在一块,强迫症的我每次都有想把他们一一分开的想法。麻辣烫的食材可以通过精密的大数据统计,连续几个月取样跟踪,根据需求和季节变化的应季蔬菜的刚需,来调整入货方案。
2.有一个现象是,饮料选择会比较少。
通常只有加多宝和冬瓜茶,还有好多好多的豆奶,
我的观察下,进货渠道的奶源多为不知名的豆奶品牌,且货物积压占据店面的1\4,这让小店原本小小的位置看上去更加拥堵了。看着一箱箱卖不出去的囤货,这也和供销链条关系有关,店家并没有根据需求来灵活调整购进的产品。
3.发掘稀缺性的产品,赋予新的价格。
这家店的辣椒酱很辣,带有川蜀风格的麻,一口煤油中滚烫的菜和肉,粘上辣椒,会更增添几番风味,可以单独做酱料的单价售卖,如果可以,注册商标批量复制。
注册美团、大众点评等外卖等商家入驻,让更多的人发现自家的美食。主食搭配套餐,设置“懒人套餐”(比如麻辣烫招牌荤素搭配500g),辅食小吃搭配好,促进产品销量。
第二个关注点在于,外在的环境——餐厅的"逼格"可以更高。
调整店面的桌椅摆放层次,这个可以适当做一个调整,挪动堆积成山的饮料囤货或者做一个挂布遮掩,墙壁增添镜子,增大和宽敞视觉效果。
三,与时俱进,向新兴崛起的竞争对手学习
像杨国福麻辣等新兴崛起的店,就提炼了很多优点共性(自选食材、烹饪时长短、口感佳),摒弃了传统小吃店的单一运营,工序自动化和流程化(利用自取形式,实现人效翻倍),加更高质量的服务,也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案例可借鉴。
餐厅的四大隐形基因——回头客、定价、库存、人,在这家麻辣烫餐厅,低的定价是一个优势,低价意味更多的受众群体以及消费力。
地域食材正流行,深耕细作成趋势,哪怕是一小间麻辣烫,其实也可以提炼出更多有感官享受的空间。不只是吃饭,更提供文化体验。
吃碗麻辣烫还想这么多,也是没谁了。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END
龙女2017年5月5日0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