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有做摘抄的习惯,每次看到优美的句子,好的段落,都会抄在本子上。高中时的摘抄本现在还保存着,泛黄的页面上写着一行行稚嫩而娟秀的文字,厚厚的本子承载着年少时的梦,也记录着那时的追求,充实的生活中充满了斗志。
上了大学后,也经常到图书馆借书看,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却中断了。往往一本书要看两个星期乃至一个月,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由于看书拉的战线太长,读的不连贯,又没有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因此,那时看的书到如今都已忘的差不多了,比如《雾都孤儿》《红与黑》《巴黎圣母院》《人生》《围城》,三毛的系列作品,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只记得书中的人物,至于情节或动人的地方也说不出一二。我想我是浪费了大把提升自己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大学四年在读书方面收获寥寥。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很惭愧,到现在也不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我想我可能学了个假专业。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你越不想干什么或成为什么样的人或定居在某个地方,最后偏偏却干了你不想干的事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定居在了不喜欢的城市。语文不好的我竟然学了文学专业,兜兜转转还是做了曾经最没想做的那一行,回到了曾经最不想回的地方。是造化弄人还是自己不够努力。一路走走停停,现在的生活很平静,可以有时间去弥补那些曾经的遗失,去好好爱一个人,去努力生活。
上周买了几个笔记本奖励给学生,也奖励给自己一个。我想我要重拾起笔记本,记录下文字的美好,记录下生活的点滴,记录下爱的日常。最近在读书,试着读完写一篇读后感,发现这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更全面了,因为要写读后感,迫使我在拿到一本书后就开始思考,这是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个怎样的人物?这本书为什么能够如此畅销?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作者怎样刻画人物的?书中有哪些景物描写?……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脑海中盘旋,最后读完写出读后感,对这本书的理解更深刻了。
一直在读书的过程中把我认为写得好话做个标记,可是这不如抄下来更好,以后用到的时候可以随手翻翻。哪怕读书时间更长,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乐在其中,便好。
好先生说现在没有了学习的劲头,缺乏毅力,像初中那样,看书考一个好高中,上了高中,努力学习考一个好大学。或许是那时的自己更单纯些吧,心无旁骛,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只有努力,它才有可能会实现。而现在的我们,心里充斥着利益,权利,有时努力却不一定行,但是不努力却一定不行。现在的内心之所以是浮躁的,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足够多的动力让自己前行,或者说是没有从中得到满足感。但是,自律就是逼着自己去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如多读书,提升自己,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那么的逼自己去读书,去努力。
希望我们都能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