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5年6月,在南京与韩雍会合。
1465年9月,秋游大军在参观桂林风光的时候偶遇藤峡乱军。
韩雍在这场战斗中严重失职,朱老板派他去监军的,结果马车上压根找不到韩大监,回头一看这人穿着物理意义上的布衣和乱军在生理意义上打成一片。这就算了,还拿着皇帝御赐的宝剑砍人,你说他不知道这把剑要交回去的吗,他肯定知道,主要是两军相接,气氛烘托到这儿了不干点什么事情过不去。
在这场交战当中韩雍抓了几个舌头。打完后问他们老大是谁,也不知道普通话没普及的时候怎么沟通的,但能肯定广西老表讲的话让这个来自苏州的北方人听不懂。总之在递给朝廷的奏报上写着这次大藤峡的乱军首领叫候大狗。
可能是同类相惜,韩雍放这几个舌头回去之前特意叮嘱他们:老子叫赵辅,叫你们老板给我等着。
离战场不远的桂林府办公室内赵辅狠狠打了个喷嚏。
隔天他收到韩雍的奏报和请求继续南下的信件。赵辅看到信件不奇怪,韩雍说不过别人就动手的事情早就传遍京城了。但是赵辅现在犯难了,老韩是个文官啊,祖宗之法不能改啊。要是给他兵权了,和朱老板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属于在地府蹦迪,要是不给吧,今天晚上韩雍就得过来给自己两巴掌。
抓了一夜头发,第二天赵辅派了三个参将去前方军营挂帅。
于是前线构成了一幅奇怪的世界名画《赵辅在平叛》:画中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布衣站在中间,后面三个穿着盔甲的紧紧跟随,左右插着两根写着“赵”的帅旗。
这时要有全民制作人发问:
韩雍呢?在带头冲锋。
参将呢?在后面监军。
赵辅呢?在桂林坐镇。
11月,韩雍在大藤峡遇到了那座在木炭上拔地而起的新寨,经过两个月的厮杀,韩雍以摧枯拉朽般的方式席卷今桂平地区,包围了候大狗部。
总之除了冬风之外的风在韩雍脸庞上刮来刮去,他站在山崖之巅,俯视眼前的大狗军团,韩雍没有冒进,而是采取了父辈的做法。
在小小的峡谷里面点啊点啊点,烧大大的山寨吃大大的瓜。
此役,韩雍生擒以候大狗为首的广西老表七百多人,并在撤军时做了一个足以影响后世数百年的举动。
韩雍复盘项目经历,沉淀过往打法,探寻场景关键路径,深度串联相关案例,提升团队,赋能个人。在桂平地区展开环境去保护行动,首创韩版三光政策,所经之地藤蔓砍光,树干烧光,动物吃光。秉承为桂平人民送温暖的精神,有效提升当时二氧化碳产出比例,增加一氧化碳排放效率。
1465年的春天,在数万保镖的跟随下,年幼的汪直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难走的旅程,他即将从广西出发前往北京,但不幸的是进京限号,可怜的小汪直只能采取步行的低碳出行来为韩雍的高碳排放买单。
古时候的纸很贵,所以我们完全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汪直的经历,但是根据后世的表现我们可以肯定这段旅程彻底改变了汪直的认知。
他学会了沟通,三言两语把万贵妃逗的开怀大笑;
他学会了养殖,后来担任全国兵(去掉)马大总管;
他学会了隐忍,在围墙上趴着三天只为等一个进狱系人才;
他学会了打扮,化妆乞丐去暗杀贪官;
他学会了隐藏,躲进米袋沿海南下。
还有很多,为了抗击鞑靼所以率兵出征,为了抵御偷袭所以巡视九边,为了打击贪官所以乔装取证,为了打破战局所以奇袭敌营,为了礼贤下士所以忍饥挨饿,为了助国选材所以发展武举。
1466年,赵辅韩雍押解大藤峡的残军进入北京城,大部分人被悉数问斩,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大部分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了解了更多的这个世界。
这一年,两鬓些许白发的王亿凭优异的科举成绩获得了面圣的机会,毛还没长齐的汪直也凭借父母的造化得到了面圣的机会。
王亿得到的职位是监察御史,与凯旋归来的韩雍职位相同,其实这点更可证明土木堡之变对短暂几代文人的影响,帮助他们坚定了出将入相的决心。
按大明律法,8岁以下孩童可免死,但必须入宫。
简单来说,汪直进北京——宫上加宫。
小小年纪的他不明白,一入宫门深似海,自此世间的情爱再沾不得半点。
孟子说了句什么话来着,在“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之前,很快,汪直伶俐的性格就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了。
说来也巧,万贵妃为了讨好朱见深一直讲着蹩脚的京片子,日常属于见不见月光都不影响她思故乡,此时来了个能和她龇牙讲藤话的人犹如久旱逢甘露城春草木深。
幸运的汪直搬进了万贵妃的寝宫。古装电视剧总是给人一种错觉,就是上朝时皇帝和皇后一左一右坐在高台上,但历史上这种皇帝很少,偏偏朱见深是之一。
朱见深上朝带万贵妃,万贵妃带汪直,汪直天天在朝堂上和韩雍赵辅大眼瞪小眼。如果哪天这两人躺路上了,汪直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