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做减法的勇气》是我9月29日中秋节当天看完的,我现在是延迟写读后感了……
本书是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系列书中的其中一本,也是断舍离中舍行,它的延伸,就是“舍”是放弃“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
山下英子女士在本书前言写道:
舍,不舍。
欲舍,舍不得。
舍之利弊。
舍之意义。
这是本书的核心。“舍不得”“不想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停滞不前,最终致使我们连自由的人生之路也走不下去。
书中有很多词句入我心中:
1、第一次听的“减法工作术”,它是指摆脱冗杂多余的信息,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物·事·人上的工作方法。诚实地面对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要的,哪些东西是用起来不舒服的、不合适的,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格一清二楚。整理术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成手段。
2、有什么样的杂物杂事,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断舍离即消除“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断舍离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过程,让人从不自觉·无意识中挣脱出来。
3、清楚自己是什么思维方式,或是清楚自己受限于哪种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断舍离的诠释最重要的就是“断舍离即关系性质的再审视”。当我们清理某件杂物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该物品的关系性。
4、决定做一件事,就相当于决定不做其他事。
5、清理掉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就会“疏通”人生之路,那些对自己来说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物·事·人就会很顺利地降临。
6、看不见的世界的不安与混乱体现在看得见的世界的混乱。
7、本来有遇见更好出路的可能性,你却已经在心里设想着“令人头疼的未来”。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感低的反映。
8、杞人忧天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要俯视全局,看清楚自己目前的状态,这样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坏处,而果断放弃有什么益处,然后进行选择、取舍。
9、把“舍不得”断舍离后,只需要选择舍与不舍。
10、陷入多余的杂物、过多的信息、伤脑筋的人际关系的包围中,你的思维、感觉、感受性就会大幅度地呆滞、迟钝起来,这就要调整身体和饮食运动了。例如:年轻时身材匀称的白领一旦结婚,到了30岁、40岁时就会变胖、变臃肿。说得严重点,这主要是因为身体的内部感应器不再起作用了。当这种紊乱逐步严重下去,那么错误的不健康的杂物和事情就会汹涌而至,以致不能自由活动。这种感应器称为“内部智能感应器”,而断舍离正是磨炼这种内部智能感应器的方法。
11、商界有一个法则称为“兰切斯特战略”。强弱者各自有不同的作战方式。弱者的战略一般是将专长或者强项领域作为战场。这也被称为“利基战略”。利基战略就是放弃非专长非强项的领域。“道理都懂,但还是舍不得。”本身背负很大的压力,还不得不继续做本来不需要做的事或是处理不擅长的人际关系。断舍离和这种利基战略道理是互通的。
12、我们惰于改变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改变的选项太多,导致我们无从选取。这就是一种“决定回避定律”。比起较少的选项,较多的选项更让人难做决定。也就是说,人们更倾向于回避“选择”这一行为本身。
13、不考虑这个那个,最关键的就是决定“可以扔哪个”。方便我们进行选择的有三分法,把工作按照时间轴的“过去”“现在”“未来”分为三部分:过去的:已经完成的工作(保管)现在的:正在推进的工作(进行)未来的:还没有完成,但无须立刻完成的工作(保留)。这样列出表后,哪项工作优先、哪项工作推后就很清楚了。
14、公司里被工作追着跑的人可能分为三类,即拖延类、节省型和担忧型。这种分类和“舍不得”的人有共通之处。
15、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好评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你和给你打分的上司评价标准不同,或者你做的工作本身有问题,不会受到多大好评。
16、不要拖延推后,也不要中途搁置放弃,坚持做到最好,做到最后,才能完成高标准的工作。
17、站在其他角度看待别人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
18、忙碌,找不到时间总是有原因的。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原因,可以花两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做个行动笔记。记录一下自己做过什么事、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之类的。之后,你再翻开这本行动记录,就一定能发现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在无意义无价值的事上。有意识地把断舍离带入生活中,你会自然而然地清楚事情的优先顺序。搞不清自己为啥忙得团团转的人一旦做好行动记录,就能找到某些无须动手或做了会浪费精力的事。
19、什么是不安。我们到底对什么东西感到不安呢?不安大致分为“不足的不安”和“丧失的不安”两种。
20、坦诚地告诉自己为什么会嫉妒那个人。一般都是“因为特别羡慕某个东西,那个人有,自己却没有”。那么,只要自己得到这种东西,嫉妒心也自然而然地会消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仔细地观察那个人的举手投足、思维方式等,进行彻彻底底的模仿。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最便捷的。
……
如果想深入学习《断舍离》方法的,这本书可以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