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s/梳理
哈佛大学最自卑的女孩
6月高考结束,各种报道理科文科多少高分学子,屏蔽生有多少,那些学校的。看到这一部分案例的时候,真是应景了!
考上哈佛大学是什么概念,那是绝对的优秀。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学府,想象中的哈佛学子都是精英类版本。这位Lisa女孩不仅说自己自卑,而且认为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简单一点的联想就是,我们村有个娃考上了清华大学,然而说我在大学里很自卑。what?考上清华还自卑,那没考上大学的人,怎么办?
以上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维反应。而咨询师的反应是,聆听,灌注和沉默等方式,去获取来着信任,启发来者释放自卑情绪,重获自信。
背景
简单看一下Lisa的背景,全镇唯一一个考上哈佛大学的孩子,面对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觉得自己很土,会遭人嘲笑;口音乡村化,学习从镇里佼佼者来到处处“武林高手”的地方,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从原来老师的得意门生、风云人物、众人羡慕的人物变成哈佛最不起的人物,甚至没有一个教授能记住她的名字。
这是不是有点像“情愿做鸡头不愿做凤尾”的感觉。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落差,导致Lisa全面否定了自己。属于新生不良综合征。沉浸再过去的“辉煌”而无法适应当下。
在了解Lisa的背景之后,咨询师的需要帮助她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这有助于Lisa感到精神上的解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共情”或者说“同感”,意思是,咨询师能感同身受,并说出来者的感觉来加强思想共鸣。
情绪优先
为什么要先情绪优先呢,因为来者如果没有处理好她的这个情绪,那就会一直内耗纠缠在这上面,外界的建议只是一种加强,无法内化为指导力去执行行为。
Lisa的自卑源于她与周围人的比较,以前是和镇上的同学比较,天之骄女;现在和哈佛同学比较,感觉自己是丑小鸭,极其格格不入。
要重建自信,最关键的是,Lisa需要与自己比较。也就是经常说的,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和声与具体方案
这个案例让我多了一层思考就是,原来心理咨询师并不是只要“和声”就好,实际上它是有“具体执行的步骤”这个要求的。咨询师最终为Lisa定制了一个具体的执行清单,针对Lisa学习的不适,学校归属感等来启发她去认识、克服困难,在与自我比较中获取自信。
自卑与自信是人格中的两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恰如一个硬币的两面。
人徒有自信,会变得忘乎所以,飘飘其然;人唯有自卑而无自信,会变得缩手缩脚,一事无成。
所以,当一个人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与人比较获得自卑时,他也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
自信与自卑是人自我感觉的天平,其操作的原则是平衡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