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铺开纸,拿起笔,安安静静地写,写世间的人情冷暖,写心中的五味陈杂,一直写到最后,几经斟酌修改才形成作品。
作品不正像花儿,经过园丁辛勤地灌溉,捉虫除草,终于悄无声息地绽放吗?写作,是一种绽放,是文学作品的绽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是瑰丽多彩的,文学作品也是千姿百态的。这些作品,有的像茉莉,清丽芬芳,沁人心脾;有的像薄荷,平实无华,醒人耳目;有的像芍药,灼灼其华,妖妖其媚;还有的像罂粟,美艳夺目,害人不浅……写作的立意应该是健康向上的,绝非荼毒笔墨!写作,是一种绽放,是灵魂的绽放。请认真地写作!
写作,不是只争朝夕。它需要作者不断地积累素材。
首先,要坚持读书,多读书。人穷其一生,未必能阅人无数,看尽天下事,在书中汲取先人智者的智慧和经验,能极大地拓展作者的人生广度,增加作者的思想深度,陶冶作者的艺术情操。
其次,要深入生活并坚持写日记。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年轻时就做到了:1975年,铁凝高中毕业了,她认为:当作家就必须深入生活,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叫生活。于是,本来可以不下乡的铁凝,主动选择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去,当一名下乡知识青年。
在农村的四年里,铁凝认真地当农民,一直坚持写日记,累计写了近五十万字。后来,这些日记和札记为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他嫂》等其它短篇和中篇小说提供了大量的细节素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写作,不是逢场做戏。它需要作者投入真情实感。叔本华说过:“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作者上下求索,揣摩斟酌。
为了《红楼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为了《国榷》,谈迁更是呕心沥血!他经过二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国榷》。岂料两年后,书稿被盗,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并加以补充、修订,使这部巨作得以完成,前后历经三十年之多!
写作实属不易,为什么还要写作呢?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的序中说的一段话就很好地诠释了写作的意义:“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