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观《典籍里的中国之传习录》有感

看《典籍里的中国之传习录》,王阳明他从小立志“学为圣贤”,为钻研格物致理格竹七日,却一无所获还落下病根。踏上仕途后,又遭宦官专权牵连,惨遭廷杖,被贬贵州。那间潮湿的龙场驿馆,本是绝境,却成了他“龙场悟道”的起点——当他在寒夜中凝视竹林,突然领悟“心即理”,原来真理不在外物,而在内心的澄明与觉醒。

可王阳明没有被打倒,在困境中,他悟出“知行合一”的思想,这一理念如醍醐灌顶。以往我常将知与行割裂,觉得先有充足知识储备才能行动,可先生指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真正的“知”必然包含行动。就像我计划学习一门新语言,买了教材、下载了学习软件,却总是拖延着不去实践,那这就不算真正的“知”。只有真正开口去说、去写,在实践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节目里,王阳明与弟子们在竹林间讲学的场景尤其动人。他指着山间清泉说“心外无物”,不是否定外物存在,而是强调人心对事物的观照与意义赋予。就像同一片落叶,有人见它萧瑟悲秋,有人却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机,差别全在内心的格局。

王阳明晚年抱病出征平叛,客死回乡途中,临终前只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他用一生践行“立德、立功、立言”,达成“知行合一”的理想人格。他的经历让我明白,人生的挫折都是磨砺自己的机会,我们应在事上磨炼,于困境中守持本心,在实践中沉淀智慧,方能让内心如明月般澄澈,照见前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观《典籍里的中国之传习录》有感 看《典籍里的中国之传习录》,王阳明他从小立志“学为圣贤”,为钻研格物致理格竹七日,...
    后裔阅读 18评论 0 0
  • 又是新的一天,周末。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今日学习阳明先生的《书徐汝佩卷》,文中的精髓集中体现了王阳明心学...
    快乐大拙阅读 583评论 0 6
  • 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小荔枝悠悠 2018-03-21 09:...
    小灰灰_b588阅读 4,761评论 1 17
  • 荐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
    爬山虎1979阅读 5,594评论 0 2
  • 引言 王阳明(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
    而不乱ebl阅读 2,99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