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其实是一件挺累人的事情。尤其是旅游,一天下来往往又累又饿,就想赶快坐下来好好吃顿饭放松放松。去哪儿吃呢?在国内旅行这不是问题,看点评,要不到饭店扎堆的地方看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可是在北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倒不是北美没有点评可看,而是因为北美的餐厅就跟北美的电影一样,是分类型的,不同类型的餐厅提供的餐饮和服务完全不同。在看点评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各类餐厅的套路。
出去吃饭,英文叫dine out。跟中国人特别是现在大城市中习惯了享受便捷服务的中国年轻人不一样,北美语境中的dine out是挺大一件事,需要计划周详才能行动。更高大上一点的则叫做fine dinning,听上去跟fine arts(艺术)有得一拼。Fine dining的餐厅在食物方面讲究的是细节,服务讲究的是周到而不过分殷勤,提供恰到好处的建议而不一味推销,食客注重的不只是食物更是环境,甚至吃饭为辅社交为主。几件事合在一起,就使得这类餐厅具有了一些非常不符合中国人吃饭习惯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上菜速度极慢。因为是社交为主,餐前留给客人喝酒聊天的时间很长,长到你以为后厨把你的单子搞不见了于是急吼吼地让服务员去催。一道菜吃完盘子撤下去等下一道菜上来,这之间又有一个长到让你受不了的间隔时间。更要命的是,这些高档餐厅的灯光还特别暗,正好让你在漫长的等待中昏昏欲睡。所以,如果你饥肠辘辘想要大快朵颐,最好换个时间再去尝试点评上高分高赞的fine dining。
1. 随便吃吃
如果不是那么正式,随便吃吃的地方有几种。
Family restaurant(家庭式餐厅)最适合在肚子饿的时候去。这种地方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份量大。特别是如果餐厅自称American food/Canadian food(美式或加式),十拿九稳一人一份是吃不完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菜单之外专门有一张kids menu(儿童菜单),一面是特供的儿童套餐,另一面是填色画、拼字之类游戏,入座的时候服务员还会给一些蜡笔,小孩子可以打发时间。在北美,family的意思十分明确,既不是指夫妻恩爱,也不是指尊老敬老,唯一的意思是指大人带孩子。所有打着family(家庭)旗号的活动都是指适合小孩参与。Family餐厅也不例外,是适合带孩子去吃饭的地方。孩子的特点是没有耐性,带孩子的父母的特点是吃饭不能等,要吃马上就得吃,吃完赶紧转场。所以,当你玩了一天,又饿又累的时候,你绝不想去fine dining餐厅正襟危坐强颜欢笑,family restaurant绝对是上佳的选择,不管带没带孩子。如果查谷歌地图、GPS或点评攻略APP,这类餐馆的标签是family friendly,或者直接起名为某某family diner,甚至某些GPS和APP专门把Family Restaurant列为一种类型。值得留意的是,diner和dinner(晚餐)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异,但意思不同。Diner本意是吃饭的人,但在北美用这个字来表示餐厅类型的时候指的是那种适合家庭快速就餐的简餐。
另外一种适合轻松愉快地吃顿晚饭的餐厅类型叫casual dining,类似于国内点评APP上常说的“随便吃吃”。也许是出于我对意大利美食的偏爱,一说到casual dining,我首先想到的就是pizzaeria。这是一种以批萨为主的意大利餐厅,在北美很常见。在意大利,pizzaeria是真正的街头小摊,一般只卖批萨,最多有些沙拉配菜,都不一定有座位,顾客多是买了带走。在北美pizzeria既有专卖批萨的快餐店也有可以坐下来吃的餐厅,后者以批萨为主,但也提供从前菜到意大利面到甜点的各种选择,只是大菜不太多。除了连锁的批萨快餐店,pizzeria大多是家庭经营,地方不大,氛围温馨随意,出品看似简单,但所用配料却是独门秘制,秉持意大利人对番茄酱料的情结,严格按照奶奶辈的心得用传统手法精心熬制,往往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美味。
如果跟朋友看球喝酒,那么可以去sports bar,这也可以归为casual dining一类。这种地方一进去四面八方全是大屏幕电视,同时有不同频道转播不同赛事。吧台是一定有的,也有坐下来吃饭的餐桌。这种地方提供各种啤酒和鸡尾酒,但通常不会有太多红酒的选择。至于餐点,不能没有的是chicken wings(烤鸡翅,或者直接叫wings)和ribs(烤排骨),也会有一些简餐例如像国内的港式西餐店常见的那种铁板牛扒或者批萨。特点是份量大,味道吗就见仁见智了。这种餐吧的升级版叫做bar & grill,这里的grill就是烤牛扒用的烤架,所以菜单上的餐点更丰富一些。如果主要是为了吃饭而不是看球,有一点要留意,sports bar环境比较嘈杂,灯光也比普通餐厅更暗。
2. 扒房和海鲜餐厅
比casual dining略微正式一些的是steak house(牛扒房)。牛扒在北美其实还是挺普通的,未必十分高大上。许多不同风格和档次的餐厅都会供应牛扒,但steak house则是主打牛扒。Steak house的档次有一个比较大的区间,从中档到豪华都有。牛扒房算是比较正式的西餐厅了。跟中餐馆不同,西餐厅的菜单往往会区分午餐和晚餐,甚至许多比较正式的餐厅午餐都不营业,只有晚餐供应。如果午餐和晚餐菜单不同,通常午餐菜单简单,份量较少,价格也更便宜。
顾名思义,steak house的主菜以牛扒为主。牛扒是烤出来的,自然有烤炉,那么顺便也烤点别的东西,比如烤个羊排或者海鲜。牛扒与海鲜的搭配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surf and turf,surf是冲浪,turf是地表的草皮,不知道是不是用这两个词来代表海洋和陆地,surf and turf在北美的牛扒馆中就约定俗成地成了牛扒加海鲜的大餐。
牛扒房的海鲜选择毕竟有限,做法也基本上是跟牛扒一炉烤出来。在北美,专门的海鲜餐厅有极强的地域性。在盛产snow crab(雪蟹)、king crab(帝王蟹)、salmon(三文鱼)的阿拉斯加,游客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海鲜餐厅。西海岸和东北部沿海渔业发达的地区,海鲜餐厅也很多。其余北美大陆的广大地区,海鲜并不那么流行,也不像在国内那样自带光环,显得更加平易近人。
3. 正餐
在北美并不是所有餐厅都可以卖酒。各地规定不同,但大多需要专门的牌照。以对酒控制最严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餐厅想要卖酒必须向专门机构申请,政府会在餐厅门上贴一张公示牌,左邻右舍或者其他好事者如果有反对意见可以向政府提出,没有人反对才能拿到牌照。有酒牌的餐厅会告诉大家他家是fully licensed。在随便吃吃的餐厅中,许多family restaurant、pizzeria之类都不一定有酒牌,牛扒房和海鲜餐厅多数都可以喝酒,而正餐fine dining的地方酒则更是不能缺少。
酒不但是fine dining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常常是比菜更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餐厅虽然也有啤酒、鸡尾酒,但wine(葡萄酒)才是真正的主角。有些餐厅,菜单少则一两页多则三五页,而wine menu(酒单)却有厚厚的一本,而且越是高档的餐厅酒单越厚。很多低调奢华的酒庄是不进零售渠道的,而是直接销售给会员或是专供某些高档餐厅。到世界各地的酒庄发掘好酒是一门特殊的职业,于是对我等无缘遍寻遗珠的普通人而言,有许多美酒也就只能在这类餐厅里面才能喝到。这些餐厅以酒为号召,自然也会提供与酒相关的各种服务,比如存酒。开一瓶酒,总有喝不完的时候,餐厅帮你存起来,存储方法和环境比自己带回家要专业得多。另外,在北美许多地区,法律都对在公开场所饮酒有非常具体的限制,持有酒牌的餐厅是不能让顾客把没喝完的就带出餐厅的,所以存酒服务就成了这类以酒出名的高档餐厅不能不提供的服务。跟国内现在的做法不同,北美多数餐厅不允许自带酒水,或是对自带酒水收取不低的corking fee(开瓶费)。
Fine dining的餐厅通常不会在名字中使用fine dining的字样,甚至也不一定会用“大”、“豪华”、“钻石”这类彰显身份的词汇,反而常常会用些看上去不怎么显眼的字眼。不过,从餐厅的名字上我们还是能看出些门道。虽然普通的意大利餐厅一般说来比较适合简单吃吃,但也有在餐厅名字后面加上一个说明,自称为Fine Italian Dining的。即使不写这个“副标题”,如果餐厅的名字不用英文restaurant,也不用pizzeria或Italian family food这类字眼,而是用意大利文Ristorante,通常都是比较高档的、讲究喝酒的餐厅。在意大利本土Trattoria是一种街头小饭店,适合随便吃吃。但北美不常见到这种说法,如果有餐厅叫这样的名字,常常都可以归为fine dining的范畴,或者介于fine dining和新派意餐之间。
相对于意大利菜,法国菜似乎自带尊贵的标签,不用特别说明是fine dining,只要看到French cuisine基本上就知道这是比较正式的餐厅,便宜不了。相对而言,Bistro是法国馆子里面价格适中的一类,装修比较注重情调而非精致奢华。
除了按照菜系划分,从功能上分还有wine bar(葡萄酒吧)和lounge(休息室)两类也可以归入讲究喝酒的正餐。不过,这两类应该是喝酒为主,吃饭为辅。Wine bar更讲究品酒,lounge更倾向于商务宴请,边喝边聊。传统上来说,烟酒不分家,这类高档餐吧还可以抽烟,称为smoke bar,甚至还把雪茄和红酒一起卖,叫cigar bar。随着时代的进步,北美多数地区已经禁止在任何有屋檐的公共场合抽烟,但美国仍有一些州允许在餐厅里抽烟。在这种餐厅,领位的服务员通常会问客人喜欢smoking(抽烟)还是non-smoking(不抽烟)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