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接到老妈的求助电话,询问我某保险公司推出一款年交7200,交十年,300万保额责任的癌症针剂的产品值不值得买,她很迫切想得到我的肯定答复,然后能立马在销售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听着她盘算如何从不多的养老金里节衣缩食挤出保费来,我有点无奈。(6年前给她投保过重疾险,因为体检没通过拒保了。前年癌症愈后,是没有健康资格投保任何商业疾病险种的,这个显而易见的常识,她选择了不看不想。)我当时正忙,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强调“不可能有这样性价比高的产品,不要信,不要买”,她很坚持,一定要我去了解清楚。
为了不被误会是“不孝”,我找到一个朋友了解产品的细则,果然不出我所料,是一款寿险产品,以她的年龄几乎保费倒挂(总保费>保额),所谓的300万癌症针剂是短期有效的增值服务,指定机构(限境外或海南某医疗机构二选一)、指定治疗方式,她有癌症史,不在服务范围。如果她不给我打电话,而是直接签了合同,最终免不了会演变成“纠纷”。
相信类似的事件在你的身边时有发生,或许你还见过、听过因缺乏思考判断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比如2016年美国的“披萨门”事件。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成为“思考者”,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的AI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抛弃幻想,学校不可能做这件事)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在《教出会思考的孩子》这本书里,为你提供了一系列可靠的路径。
本书作者是来自美国的朱莉-博加特,国际知名青少年写作教练,有着23年思维课程开发经验,为191个国家的3万多名注册学员提供思维培养服务。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对应的是批判性思维养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建立自主思辨力的6个步骤;提升思辨力的三驾马车(阅读、经验和相遇)和激发新思维的多元观点共存策略,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不论孩子的思维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方法和工具提升和激发思维潜能。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书里是这么定义的: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生活的工具。批判性思维为个人成长注入了动力。它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洞察力的源泉,也是创造过程中的蓝图。批判性思维让我们能够做出诠释并采取行动。我们在决定采取信任或怀疑态度时会运用它,在审视自己是否心存偏见时也会运用它。它是一项技能,能够将我们与过去、宏观背景、自然和各种社群叙事联系在一起。
简单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可以解决复杂问题、助推个人成长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获得良好的结果。如何初步建立这样的思辨能力呢?作者给出的第一个方法是“找出讲故事的人”:
每一次接收信息(数据、专家意见、研究结论、个人经验)时,我们都应该问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这是谁说的?"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内容,无论是历史、文学、数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还是艺术、贸易、科学、统计学、宗教、医学领域的内容,都是经过选择和过滤之后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由讲故事的人在对信息进行诠释之后讲述出来的。
当我们接收到一个观点或者信息时,首先要追问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里面可能隐含的主观假设,因为只要是人提出来的信息,里面大概率会夹杂着他的认知、经验、价值观、思维惯性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观点,并不一定是绝对客观、可靠的事实。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不同的书籍或故事类型,跟她一起探讨故事的内容,可以问她几个问题,比如:讲故事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认为讲故事的人知道所有人物的想法吗?为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你相信这个故事吗?为什么?等等
注意,要特别关注提问时的语气和场景,不是审问,而是交流互动。
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孩子体会到了作者观点的力量,接下来,可以尝试带领孩子做一个练习:
拿出一张A4纸,折出8个方格,每个方格填入一个概念词(事实、证据、观点、偏差、故事、诠释、视角、偏见、信念、世界观)剩余的2个填在反面即可。
如果孩子年龄偏大,可以让他独立完成,如果是低龄,你可以通过举例或者讨论来帮助他理解概念的意义。当然,这样的练习也可以在日常沟通中进行,散步时,餐桌上,送学路上,可以找两个相近的概念跟孩子交流,比如什么是需要和想要?什么是成功与成就?什么是事实与真相?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孩子慢慢会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除了这些,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听新闻、看电影、参加讲座或去国外旅行之前,我们应该先花些时间去了解那些控制着我们反应的无意识印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应该做的事,这是一种隐性的私人课程,会在每次你给孩子读书、教孩子历史或和孩子一起看电影时默默产生影响。未经觉察的印象类似于后台操作系统,控制着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如何看待政治和社会问题,如何理解宗教和历史,如何追寻美好生活,如何学习数学,等等。
没错,教会孩子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想法、情绪、信念、价值观等。这些都是诱导行为的底层因素,如果不加以觉察,通常就失去了对自我的了解和控制,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建立思辨力。这不容易做到,但不是无法做到,你可以尝试自己先试试。
举个我自己在情绪觉察方面的例子:
每当我的情绪(通常是愤怒、焦虑)起来后,我会在事后详细记录情绪的起伏和事情的经过,越详细越好,接着追问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想到了什么?这个想法是什么引起的?背后有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呢?
在反复这样的练习当中,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相对灵敏的觉察和控制,我可以做到有效的暂停、疏解并合理表达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这个觉察的过程,我用到了注意(感受情绪)、描述(记录过程),识别(追问原因),诠释(找到需求)四个步骤。
如何教孩子用这个工具呢?
针对低龄孩子,可以一起玩一些感官游戏,比如找一些不同质地、重量、气味、颜色的物品,让孩子观察,并通过提问让孩子对不同的物品进行触摸、分类、表达;接着请孩子向你提问,将你们的答案进行对比,加深孩子对物品的认知和理解。如果孩子的年龄大一些,可以升级玩法,如戴上眼罩,把物品放在袋子里进行触摸游戏,识别出物体的质地、气味、重量等;或者你可以直接跟他交流你在自我觉察方面做的练习和相关的步骤、经验。
综上,“找出讲故事的人”(分析故事、观点、信息背后可能被隐藏的假设)、通过对10个关键词的概念分析、带领孩子进行自我觉察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初步建立批判性思维。
除了以上的工具和练习,书中还提到了可以通过开放式地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为孩子创建深度阅读的环境和习惯、创造各种直接或间接经历的体验机会等方式帮助孩子提升和激发思维能力。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思维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你赞同批判思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那就行动起来吧;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初步建立思辨思维,我要恭喜你;
如果你想继续在提升和激发层面多下功夫,这本书仍然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