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件可喜的事情,偶然点开孩子爸爸的朋友圈,他也开始每天有一条关于孩子的记录和感言了。
曾经在大宝刚出生时,经常看到别人家爸爸要么每天画一幅画,要么写一篇日记,要么每天拍一张照片……来记录孩子的成长。
我就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惋惜,深深地为她没有那样的爸爸而遗憾。
再后来,看到别人家爸爸动不动上演“女儿奴”、“暖哭了”等等戏码,一次又一次,我总算替孩子认命了。
我学习正面管教以来,懂得了和善而坚定地引导孩子,不责备、不骄纵、不惩罚。懂得倾听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
与我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家里其他人似乎还是按照本能和经验来对待孩子。别人我就忍了,然而孩子爸爸作为主力队友,还不长进,实在有点恨铁不成钢。
自从认识了sandy,她对孩子爸爸充分地尊重了接纳,先做好自己的,自然而然的影响孩子爸爸。那样的态度让我开始反思。
所以最近一个月来,我从没用对比的眼光来与孩子爸爸互动,也没有在他对孩子方式不恰当时第一时间指出来,也不会再希望他要如何如何。
没想到,无所作为后,反而收获了一个别人家爸爸。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