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步带来效率的提升,却也剥夺着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一通电话或是一则消息,就能把我从松弛状态中拉回到工作状态,大脑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这种随叫随到的工作模式不该成为常态,它剥夺了本该属于我的闲散时间。恰好读了罗素的《赞美闲散》,我觉察到是时候脱离这种苦境了。
1
“现代科技使一定限度内的闲暇成为可能。它不再只属于少数特权阶级,而是一种可以在整个社会进行平均分配的权利。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现代社会不需要奴隶制。”
书中举了生产别针的例子,假设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同样数量的人生产出的别针由此翻了一倍,但世界消耗不掉这么多别针。理想条件是将工作时间缩短为四小时,但现实是继续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导致别针生产过量,一些雇主走向破产,一半参与别针生产的人迎来失业。
市场是非理性的,当工作至上的模式成为了惯性,不停歇地运作下去时,强行中断不可取,需要徐徐图之,将其速度渐渐减缓下去,这需要多股力量的干涉,不仅是政府外部的干预,还有企业内部的改革。
科技的进步是为了解放劳动力,而非承担更多的工作。
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2
既然不能期待环境的改变,就由我们自己来做出选择。
如果想要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发展前景,那就去打拼;如果想要工作与生活平衡,那就选择安稳。
凡事皆有代价,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在《无人知晓》播客的最新一期《够与多》中,孟岩提到了内心的富足与平静。相比于无止境的欲望,内心的满足感更为重要。
你羡慕别人拥有的,可你却拥有别人所没有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闲暇是文明的必要条件。在过去,只有通过多数人的辛劳,少数人才能获得闲暇,但多数人的辛劳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劳动是好事,而是因为闲暇是好事。”
正是在闲散的时候,我们才有空思考生命的意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些灵感不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到来,恰巧是闲散放空的时候,灵感就像是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到你的面前。你可以轻易地用思维轻轻将它网住,灵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入心中,转化成另一种实质性的东西。
物质生活的富足无法替代精神世界的丰富,利用好闲散的时间学习“无用的知识”,开阔眼界,独立深度思考周围的一切。
将小我置于更广阔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