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是古代人们社交的工具。时至今日,诗歌已然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就好像和这些先贤智者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从中汲取滋养自身成长的养料。
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歌《又呈吴郎》诗云: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意思是: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打枣,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只因为不让她变恐惧所以需要转变你的态度,变得可亲。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杜甫对邻居家老妇人的关心,对吴郎的委婉劝诫,对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同情,都通过这短短的一首诗传递出来,并穿过千年时光,浸润今日读者的心灵。阅读诗歌,首先领取的就是诗歌所言志。
诗歌的语言凝练精致,具有汉语言文字独特的美感,阅读诗歌时同样不可忽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这句诗歌,如果翻译成: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语言本身的美感消失殆尽矣。从这点出发,很多人反对诗歌翻译成白话文有一定的道理。据说苏东坡曾作了一首环形诗: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赏花归。共14个字,可以变成七年绝句: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这时诗歌已经成为文人们的智力游戏,是汉语文字独特的魅力。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读诗吧,用一辈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