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读了一本有点奇怪的书。它是日本人写的,却没有写哪怕一个日本人,反而大多是中国古代的人物、或者说中国古书中的人物,有名的比如孔子及其弟子、太史令司马迁、还有沙悟净,对,就是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它算是一个短篇小说集,大多数篇章都改编自《左传》《史记》等书中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便是用作书名的《山月记》。
故事很简单:唐代一个文才渊博的进士郎李征,少年得志,中榜当官。但他妄自尊大、倨傲不驯。立志以诗扬名的他不久就辞官回乡、闭门绝交,一门心思写诗。
官场的阿谀奉承、同流合污岂是我辈高洁之君子所能忍受的?呸!不如效仿李杜,以诗名和才华流芳百世,才对得起我满腹经纶和一尘不染的节操。
可是这个李征,论才高八斗他比不上李太白,论穷困潦倒倒是胜过杜子美。毕竟写诗不能当饭吃,长期饿肚子弄得自己瘦削不已,样貌瘆人。妻儿也都跟着他饿肚子,苦不堪言。为了一家老小填饱肚子,他又去当了个小官。
可想而知,这次复出并不荣耀,甚至极大地伤害了李征的自尊心:诗才不足以立身,曾经的同僚和下属都已身居高位,忆往昔得意少年郎,今何在?只落得消瘦的身体和残破的心。
结果就是,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发了疯、失了踪。
李征再出场时,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头虎身、茹毛饮血的怪物。面对他为数不多的好友、同榜进士袁傪,他道出了自己落得如此地步的原由,以及了悟之后的悔恨。
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李征的这段话可谓把自己的疯魔剖析得十分透彻。他接着说:
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
看后觉得这段话无比精彩,相信看过的小伙伴都有默默划线、摘抄。
个人阅读之后的感悟如下:
1、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头野兽,当我们在负面的情绪中久久得不到解脱时,野兽甚至会压倒自己的人性,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古人说修心养性,目的之一也是要驯服自己内心的野兽吧。
2、年轻时一直备受追捧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用流行的话来说,叫有偶像包袱。这其实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包袱太重,如何前行?人要有所成就,最早应该打碎的,就是他加以自身的镣铐。
3、很多文艺青年,都有李征的影子,“半信自己是块美玉,不肯与瓦砾为伍”。建议认真阅读原文、仔细自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