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途新征,追本求源
曾经提笔化为武器,拼尽弹药也要占领高分基地
如今读薄教案厚书,边边角角点点滴滴只想做个资源库,能够有输出的资本。越是贫瘠的地方,越是需要养料;越是寒冷的地方,越是需要温暖;越是冷漠的地方,越是需要人情;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先进的动力源—————因为缺,所以补。
一路走来,我试用过几位大学生(包括本科生),来带小学生课程。结果很意外,小学生的基础课程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难受。他们根本没有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机会,有的只是抓耳挠腮面红耳赤的害羞。他们是有能力的,但很多基础能力似乎没有或是丢了。
能力缺失,补回来就可以。若是客观环境的迫害,上哪里求补?所以,我们该懂得自身难保是最好的自保,因为你不需要怨天尤人就可以自行解决。
前段时间,一位刚毕业的学妹,新任为小学语文教师,兴奋无比,满心欢喜到学校报到,准备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她,被分到了小学三年级(1)班,接任一位老教师曾经带过两年的班级。兴奋劲还没过,就哭了。因为这个三年级班的所有小孩子,拼音几乎都不懂,更别说识字断文。这些事情不是一年级二年级应该学的吗?三年级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手教师,还怎么教这些孩子,她手足无措。
据我对八宝镇的了解,除了中心校小学好些,下面的所有乡镇学校都存在着教师不足、教师能力欠缺、教师老化以及教师自身德育不够等问题,我到那些小学里,看到那些一个个稚嫩而天真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刚刚走上自己的人生小道,而我们教育者都是那一个个领路人,如果一开始领路人的方向就指错,他们能走的远吗,能走的好吗?
还记得一次聚会,一个曲靖女孩,师范毕业后,她就考到了我们这边的一个小学,她长的漂亮大方,能在一个农村小学看到这样的一位新潮女性老师,真的不容易。想是美女,聚会开始聊地十分舒坦,后面聊到她的两年教师生涯,就开始无穷无尽的抱怨。抱怨大慨是这样: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现在的孩子父母什么都不管,送到学校我们老师是当爹又当妈!乡下生活比较难过———如此云云。
我问她教几年级,她说从一年级开始带,现在上到三年级了。我问孩子怎么难教,他们不听话吗?她说:“对,不听话,我一不在就瞎闹,熟了以后,更管不了,现在的孩子打不能打,骂不能骂,有的父母你还没怎么样,就来学校无理取闹。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什么也学不会,都认不得怎么教了,上课不听讲,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拼音课文背不得,早自习叫他背,有一次他一直盯着天花板看,看到快下课了,我问他看什么,他说他在看灯泡,我说灯泡有什么好看的,他竟然问我灯为什么会亮?我当时都气炸了,你说现在的孩子多无聊多难教———————”后面她说的我几乎就没法心平气和地谈下去了。
临别时我说:我们这边农村基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很多留守儿童,老师真的要具备爱心耐心,因为生活所迫,他们已经失去了父母的良好关爱或者说有的父母本身也缺失教育能力,如果再缺失学校的教育,那他们的成长就真的担忧了。身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仅仅想着做好份内之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个体,不是产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要耐着性子做出超出份内的事,也就是那部分又当爹又当妈的事。他们才一二年级,所有的学校教育塑造起点都在于你,你不应该感到累、抱怨,而是幸福。像初高中教师,都是接手教育,有的孩子因为前面的教育功底没做好,他们接手起来会是生无可恋的,最怀念的那句话便是“人生若是如初见,那该多好”。还有那个盯灯泡很久问灯为什么会亮的孩子,悲的不是你遇到他,而是他遇见了你。你想想,除了伟大的创造天才,谁会一年级的时候就在想这样伟大的事情?一个孩子问出为什么,是多么高兴的事。难道教育的开始不是从为什么开始吗?
据我感受,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失衡的,一是地区间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二是教育路程“头重脚轻”的毛病,所有的教育资源都放在中考高考,而小学基础教育却缺失的离谱。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们对自己的期望预设往往都是超额的。薪水和地位的预设,更是想着超出自己的能力越多越好。只要有机会,往大地方大城市,往高职位有面子的岗位奔。大多数身为教师的也这么想,如此偏远落后的乡村教育,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难,小学教师想聘请到高学历教师更难。
昨天聊天,房东问我,“打算一辈子在八宝?我觉得你在这里可惜了”。我也想了很久很久,说实话我也很想跑出去大干一场。可是内心又有一种声音纠结,我的需求是舒适体面有钱,但若是能把我的需求转嫁到解决别人需求上,是不是会更感动自己。我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无知与贫瘠,我做不到置之不理。
我在想,一种动听的声音,也许我可以发出声来,勇敢歌唱,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悬崖独吟,应该比不上平原大合唱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