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一百二十回全本对武松的着墨之重,除宋江外无其右者,从二十一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到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回。但奇怪的是,除了一些不得不说的有限信息,他的出生履历却存在大量的真空地带,让读者存疑。
不晓得“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的来历和背景,反正阳谷县令给武松安上都头一职是大胆践行了的。假设放在现在,仅有打虎英雄光环就任其刑警队队长似有不妥,入职前起码要到原籍开展背景调查和开无犯罪记录证明撒。继续假设一下,阳谷县会怎么出具武松的背景调查报告呢?
阳谷县都头候选人背景调查报告
一、候选人基本信息
姓名:武松,别名:武二郎
年龄:二十五岁
籍贯:清河县
应聘职位:阳谷县都头
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祖家亲戚都没了(原著武松对张青夫妇所言),父母双亡,大哥武大郎,大嫂潘金莲(权当调查人已掌握,武松本人此时尚不知晓),结拜兄弟宋江。
二、被咨询人
武大郎
猎户
西门庆
施耐庵
三、背景调查问卷
(一)候选人之前从事工作岗位:
无
(二)候选人表现情况:
武大郎语:“当初在清河县,二郎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
(三)候选人离开清河县的真实原因:
候选人自述:“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後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迳地逃来躲灾避难。”
(四)候选人性格特点:
刚烈易怒,嗜酒(估计考察人会这样认为)
(五)候选人与他人相处关系:
施耐庵评其柴进庄表现:“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六)候选人有无不良记录:
“时常吃官司”;
(七)候选人可信度、忠诚度、能力、工作态度:
众猎户:“真乃英雄好汉!”;
候选人自述:“我害了三个月疟疾,景阳冈上酒醉里打翻了一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便自打死了“;
西门庆语:“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
施耐庵语: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且慢,这份报告除了大家均认可他神力勇武悍猛无敌外,施公对其推崇得无以复加从何而来呢,与我们从影视和日常了解到的一身刚骨、满腔侠气、忠肝义胆,义薄云天、豪气干云、刚正不阿、恩怨分明、快意恩仇的英雄形象也反差不小啊?那我们暂且不管阳谷县令给他委任都头一职时是否犯嘀咕,也不管在现代文明法治社会里武松这阶段的表现是不是操得走,出生履历的真空也姑且不管。不妨来盲猜,妄猜,揣摩武松的内心世界一把。他有哪些心理特质?为什么施耐庵和金圣叹对他如此激赏?为什么他的前缀只是行者,还能在六和寺80善终?他的人生际遇和转折有哪些? 他是如何与周遭环境相处的?他面临的历史背景如何?他的天赋异禀和兵器加持源于何处? 是如何受到鲁智深和宋江对他思想洗礼的? 他的行为模式和内心深处的挂碍为什么有这么多明显矛盾之处?酒之于武松相关场景和际遇转折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随着相关分析文献的深入挖掘,我们可能得以尽可能重构表达他真实的态度和价值观。囿于材料、才情、观点的局限, 如果诸君读了小文,没有进一步理解武松这个人,反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那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正是:
莫道十回有遗漏,
万文岂能概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