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rainbow教室的贾若冰,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六年级上学期在语文上获得的感悟。涛涛江水,翻涌千年,连绵不绝,发出有力的流水的撞击声;草原上的骏马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自由的奔腾,马蹄子与地面的撞击声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又有着力量;空中的雄鹰在蓝天中展翅高飞,那庞大的羽翼所生的风,呼啸而敏捷。而这只雄鹰,曾经也只是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鸟。
这只雏鸟在悬崖上出生,望向陡峭的大地和这新奇的世界,它的眼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是大自然与生活的危机使这只雏鸟的成长越发艰难。但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磨练,使这只雏鸟的羽翼渐渐丰满,而这样一次次的危机,使得雏鸟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进步与磨练。而我就是这样的雏鸟,我从没有想到时间过得是这样快,一眨眼,一学期就已经过去。这学期本身就是充满挑战性的,疫情如同猛兽一般向我们呼啸而来,我们的力量无法与它抗衡,只得躲在家中,进行居家网课的学习。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前进和学习的脚步也并没有停下,还一直在向前,向前,继续向前。
六年级上学期,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语文的张力与魅力,从苏轼的精神到世说新语大课程,再从戏剧《俄狄浦斯王》到吉檀迦利的诗歌,自然还有教材的学习,一个个都是这样有灵性和神秘。而在这之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戏剧《俄狄浦斯王》。我之所以对这部戏剧印象深刻,首先是因为俄狄浦斯这个人自身的人性光辉,他被神示所“控制”,却也有自己的意识与思想。于是这两股力量进行了如此激烈的斗争,但自古以来,在人们的记忆里,故事中两个力量交锋,一股力量是善的,而另一股力量就是恶的,最终善的力量战胜了恶的力量。这部剧是悲剧,有人说:那就是恶的力量战胜了善的力量。单就俄狄浦斯的结局来看,自我流放,刺瞎双眼,这确实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悲剧,那这样来说,两股力量一股是善意,而一股是恶的。但是神示与自我意识,这两股力量谁善谁恶呢?神示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与一个人骨子里的血脉,这股力量自然是善的,因为没有根基,一个人就是虚无缥缈的。但是难道自我意识和思想就是恶的那个力量吗?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思想意识是我们身为人最重要的光辉。如果我们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那我们和动物就没有区别,我们之所以不是动物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会思考,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大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来掌控自己的命运,这股力量也是善的。所以这是两个善的力量的正面交锋,而这也正是古希腊悲剧的悲处,不是因为剧中人物死了或者受伤了而感到悲伤,这不是古希腊悲剧想要给我们传递的。古希腊的悲剧的悲处在于:两股善的力量的交锋,迸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结局却是这样的不尽人意。它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悲剧,而是从内在的神示和自我意识上的碰撞和分析。
而这部戏剧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演绎它的过程。共读和精读《俄狄浦斯王》的过程,其实都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真正心惊胆战的是我们的排练和演出,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的排练是很紧张的,因为有同学没办法来学校,我们的排练都是要很复杂的。而排练的时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我们只排了两个星期,就进行了演出,而且演出事先我们是在几个小时前才知道的。所以可以说是非常紧急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紧急,我们所有人都比之前更投入、更用心,我们更加重视这次演出,不是因为其他人,只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从来没有如此的认真过,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每天背台词到很晚,排练的时候也十分的积极、认真,我们的情绪也由此达到了高潮。我们有很多同学都突破了自己,而且也有很多同学得到了很惊艳的表演,就比如小马和小黄同学。而我对我自己的表演其实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我觉得因为可能没有去特别深入的了解这部戏剧的背景,所以我对俄狄浦斯这个人物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整体来说,我也很尽力的去演这部戏剧了,所以我才会对这部戏剧的印象最深刻。
但其实,这学期语文除了戏剧,我们其他的课程也十分有趣和多彩,就比如我们在晨诵的时候学习的苏轼和吉檀迦利的诗歌,它们是有精神和内在的,这两个诗歌我其实更偏向于吉檀迦利。因为吉檀迦利所描写的东西更抽象,但是也更容易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诗歌很浅层,所以很容易理解,而是他描述的比较清晰,用种种的手法和文字的丰富来让人更好理解。在吉檀迦利的诗歌中,从“你”到“爱”,从岸边等待起航的小船,到发自内心的歌唱。那都是一个个精神与朝向的体现,我们也写了很多首诗歌,那些都是饱含了理解和朝向的。而吉檀迦利的诗歌集中,我可能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朝向和爱的感悟,吉檀迦利的诗歌中,“爱”永远是我想要朝向和走进的东西,而“你”就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那种精神和爱是旗鼓相当的,可以说差不多是一种东西吧,可能所表述的东西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在吉檀迦利的诗歌中,我可以大胆的自由的翱翔,因为理解吉檀迦利的诗歌,本来就是需要想象和发自内心的一种东西。
而世说新语的课程也是这学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认识了竹林七贤中的所有人物,熟知了琅琊王氏中的王导、王衍、王敦、王戎,而在这学期的世说新语大课程中,我最感兴趣和喜欢的人就是山涛。山涛的处境和当时的读书人是一样的,要么加入,要么反抗,要么就像阮籍一样周旋。山涛没有选择像嵇康那样去反抗,也没有选择像阮籍那样周旋和徘徊,他选择了加入司马,但是他加入司马并不是因为他支持司马的政策,也并不是因为他支持司马家族。而仅仅是因为,他想要为国,为人民做事,尽管反对当时的领导者,但是为了使国家变得更好,他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加入。而事实证明,山涛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的政治能力无疑是非常好的,但是相较于他的政治能力,我更欣赏他在其位,忠其事的精神,因为做到这样的精神和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比如说:你去一个人的手下工作,但是这个人你看他哪里都感觉不顺眼,这时候你还会认真的去做好他分配给你的每一件事吗?或许我就不会,但是山涛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国家做事,他只想到了让国家怎么怎么样,让人民怎么怎么样,而不会去在乎领导者是谁。这样的精神和内心这样的选择是令我钦佩不已的,他真的是竹林七贤的老大哥,他可能更多的不是在竹林之中,但是他的精神却还是那样的璀璨和华丽。
而在这个学期中,我其实也是遇到了不少困难的。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教材和世说新语等等知识都不会对我造成影响,因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也可以精准的吸收到里面所传达的知识。但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还是有一部分的知识和精神并没有完全的吸收和掌握,但是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日常的努力进行弥补,精神也可以通过一次次的事件的磨练进行提升和进步。但是真正使我感到有些不解和疑惑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是为了什么呢?单单这两个问题,我就思考了很久,因为我发现我得不到最终答案。一般人看来,学习的意义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的工作,然后组建一个好的家庭,这一生就很圆满了,而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意义。但是难道我们学习的意义,只是这么浅薄的一层吗?我觉得我们的学习的意义并不是这样的。学习应该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仅仅是在上学的时候要学习,可能就是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可是我们学习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内心精神上的一些东西,那种意义对于我来说太遥远了,我还不能确定我到底为什么学习。因为我不像清朝末年的周恩来一样,生活在一个乱世,他想要为中华人民之崛起而学习、而读书,那是一个很伟大,很爱国的回答。但是现在,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所以我其实不是很需要为国家而读书。但是我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太远了,但是这个问题又很现实,我现在没有答案,我将一边学习,一边探索这个答案。而我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可能也是需要很久的时间才可能想出一个答案的,我现在下不了一个绝对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就是一个躯壳。一个躯壳,一个废墟,一个只有生命没有思考的物质,那么活着还干什么呢?所以我在思考活着的意义,但是以我现在的精神和内心,可能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会继续的思考下去,可能不会得到答案,但是也会有一个定义。
总之,这个学期是充满朝向和精神的,但是在这背后更有选择的纠结与挣扎。因为学习其实就是一个逆着本能的东西,本能告诉我们应该吃喝玩乐,让自己过得像一个开心的小猪就可以了,但是学习是需要理性、德行、知识以及坚持、热爱等等因素的加持,才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和过程,这说明我们的理智和精神已经战胜了本能。在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去朝向,去突破,去超越,而不是一味地吃喝玩乐,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说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被情绪和本能所掌控的;我们仍然是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所诱惑的;我们仍然是会被欲望所控制的,但是这正是我们要去学习,要去突破的地方,我们在学习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理性,德行以及新的观世界的方式。这就是一种进步,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总之,六年级上学期就是这样马不停蹄的过去了,我收获到的是知识,是坚持,是热爱,是朝向,是精神,更是我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成长。那种雨过天晴、挣扎和纠结之后做出的选择,是充满意义和艰辛的。谁知道下一场风暴会在什么时间来临,而彩虹又该在什么时候到来,在黑暗之中,我们终究会找到那个属于我们的光束。对于寒假,我是有着很多期盼的,因为我也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精神和认知。所以我觉得,在这次假期,我应该更努力的朝向自己所要朝向的东西,然后找到那个目标和精神上的远方,但是这些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而寒假可能就是寻找他们的时间之一。寻找到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太轻而易举就能寻找到这些有深度的东西,那么人生岂不是就太平谈无趣了吗?所以我希望,我会去寻找和朝向天空与光明,我也终将会成为那只雏鸟,在经历磨难之后,展翅高飞,一往无前,然后“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