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简书的处女作,我献给了游戏化特训营!
游戏化特训营,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很多时候我们上一些课程做一些事情,参与一些活动,都希望它是有趣的。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有趣”从何而来?
这是活动设计者需要去考虑的问题。一场成功的活动,并不是说随便请个大咖来,它就成功啦,它就能吸引目光了。它其实是需要设计者的一些精心策划的,如果再加上一个风趣幽默的讲师,那就更加是锦上添花了!
游戏化特训营的确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他让我知道了游戏力也是需要学习的。游戏力不会天生刻在我们的基因里,很多时候,都是需要靠后天去培养的。我本来以为,它只关乎口才,关乎思维,但它也大大的关乎认知。
没有游戏认知,何来游戏思维?有幸遇见游戏化特训营,让我知道如何在单调的生活和工作里,怎样去设计游戏化的生活和做事方式。游戏化特训营,从立体空间思维到面到点,以及从体验层面上,都给了我们许多灵感和启示。在我设计我们自己的训练营的时候,给了我许多借鉴,还有思路和方法。
游戏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游戏化,首先要了解它的关键词:【游戏】。
基本不怎么玩游戏的我,从北野院长的讲解中,得知了游戏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有一个完成目标,这个目标是促使玩游戏的人拼命追逐的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它是有规则的,它是有反馈的,在反馈中,你决定是继续往下玩,还是结束游戏,这就涉及到一个自愿的原则,为什么能够自愿?因为游戏者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美好的体验,产生了心流,所以心甘情愿一关又一关的玩下去。
那我们的课程和我们的活动,怎样也能达到这个效应呢?因此,需要【游戏化】——游戏化,就是在非游戏情境中加入游戏元素的过程,从而产生游戏效应的活动。
当我们设定课程或者设定自己的训练营的时候,首先要像设计一个游戏的时候一样去思考,这个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它需要通过什么规则活动去实现和展开?它需要在什么时间点和标准的情况下给用户怎样的反馈?这个过程和活动需要增加什么元素,让用户有好的体验,享受这个过程,并自愿一直参与?
接下来,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策划整个活动和课程的问题。
设计者需要同时从设计者和用户的角度去考虑整个策划。客户在接触一个新游戏的时候,它是从入门到深度的发掘过程;而对设计者来说,它在开发一个游戏项目的过程,则是从深到浅,从内到外的一个开拓过程。在这个过程,主题是否足够吸引人,流程是否足够有趣,规则是否足够清晰,体验是否足够愉悦,都是用户往下走的驱动力。
因此,一个全面的课程设计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策划:
首先,设计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主题,给整个活动和课程设置一个情境化的故事,进行游戏主策,从故事线展开去设置后续的故事关卡和相应的故事活动,故事地点等。
其次,设计者需要从整体系统地去设计整个故事活动展开的游戏规则,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得到什么反馈。
再次,设计者需要将整个系统展开,将活动细化,在每个关卡分别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最后,设计者需要考虑,这些活动的展开需要有什么素材去支撑,需要涉及到的任务角色,视觉效果,听觉效果,怎样让大家产生愉悦的体验,并产生心流的时刻。
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策划,再按照四线和游戏化设计步骤进行,将能够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课程变成充满生命力而又丰盛的一场知识盛宴。
想了解更多,一起加入游戏化特训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