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经典咏流传节目了解到一首关于成都的诗,主持人和嘉宾聊起了成都,说起了故乡,很有感悟,毕竟在讲述自己的家乡四川。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望故乡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今天,想聊一聊故乡,并非家乡,因为已回不去,家乡已成故乡。
离开家乡的急迫
高中时,总想离开家乡,离开小山村。每每面对门前的大山,我心里都在对自己说“我一定会离开这个小山村,成为城市精英,白领一族”。因此,为了离开四川,本想选择北方的大学,但在综合考虑学校之后,我选择了重庆,心想,这样至少也算是离开家乡了。大学期间,小假几乎不会回家,我会选择出去旅游或者在重庆溜达;研究生毕业后,本想选择前去深圳,但终究对比各个offer后,我选择了去成都。最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我离开了成都,来到了北京,到了一个我从高中就一直向往的城市。
年轻的我们是充满幻想、欲望的,享受着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越感。北京的文化底蕴、历史古韵,现代气息充满了诱人的气息,是的,我很喜欢这里,而且,现在我依旧喜欢它的红墙黄瓦、它的优雅古典,因为它的历史与文化,没有其他城市可替代。
人的想法一直在变
在生下小王子后,开始思考教育问题,没有户口等于无法在北京高考。这一问题是很多新北京人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很多人将户口转至天津,成为天津——北京通勤一族;也有部分父母只能选择在初中时就将孩子转回户口所在地,以适应当地的高考,孩子最终被“留守”;还有部分父母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或其他更易获得户口的城市,开始了巨大的搬迁工作。另外,就是北京的教育的确是太卷了,各个区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海淀西城是其他区无法匹敌的,特别是海淀的教育资源,很多培训机构、优质学校都在海淀。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在一种优秀的生源环境中成长,选择在海淀或西城租房,或者花高价买学区房。或者在其他区域中学校更好的地区买房或租房,但成本依旧是很高的。但是大部分父母是无奈的,没有更多的选择。虽然双减落地,但是北京的竞争从未减弱,优秀的父母们常让我感觉焦虑,虽然自己尽可能的不要被焦虑裹挟,告诉自己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就好了,但是不可能,“父母则为之计深远”也常常在我脑中闪现,不可能完成做一个无所谓的母亲。
特别是疫情这几年,我开始思考,我们到底活着是为什么?不就是“身体康健,家人平安;烟火可亲,家人闲坐”吗?我们是否在追寻所谓幸福的路上,失去了幸福本身。因此,我更怀念家乡,甚至想过离开北京,回到成都,则一处,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但现实并不可能,所以我只能带着这种怀念,在他乡继续努力的拼搏着。
是的,我一直在变。此时此刻,敲击着键盘,怀念着小时候田间地头的打闹;思念着蓉城街头小巷的美食;想念着远在故乡的亲人......我是想念故乡的。
但是,我知道,故乡其实已成他乡,终究我们回不去的。故乡纵然是好,但生活已在他乡,唯有立足他乡,背靠故乡,着眼当下和未来,才能不辜负每一份期待与努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少些贪念,珍惜当下,谋略未来,才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觉得吃一吃故乡美食,做一做家乡小菜,是让他乡的自己愉悦的绝佳方式。毕竟味道是我们打开家乡模式最好的一种方式,打开味蕾,感受故乡,鼓励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