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手机里显示父亲,程铁牛犹豫地接通电话。"铁牛,怎么又换工作了?你这样我不行啊,毕业一年换三个工作,今年都二十六了,马上就二十七了!"铁牛默默地听着,良久才回答:"之前的工作都是销售,我不适合,这次不一样,是文员,主要给老作家整理稿子。"是啊,自己都快二十七了,可还是一事无成,不说连份像样的工作,起码稳定的工作都没有。
铁牛一直是父亲的骄傲,村子一般大的孩子数铁牛成绩最好,家里贴满了奖状。铁牛有个哥哥,成绩稍差一些,父亲逢人就说老大不如老二。铁牛不爱言语,一心一意学习,学的越多越好,三年级的时候,父亲问哥俩学习毛笔字还是钢笔字,哥哥要学钢笔,铁牛都要学。父亲很高兴,果然从集市买了三本字帖回来。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偶尔打电话给兄弟俩,末了总会叮嘱几句,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父亲和母亲过年回来呆几天。寒假里铁牛就窝在屋里看书,父亲在家闲不住,在外面溜达,见个就说老二在家看书呢。别人问,看得啥书?"《红楼梦》",有个人说:"他才上六年级,怎么能看《红楼梦》?那是本爱情小说,太小看了不好!"父亲阴沉着脸回来劝铁牛不要看课外书,学习书本最重要,把老师教的学会就行。
铁牛考上市里的高中,这是村里头等大事,父亲的腰杆更直了,因为市高中的学生都是考重点大学的苗子,父亲开始自言自语,当初让他晚点上学现在看是对的,大几岁更知道学习。
年龄却一直是铁牛的心病,他想要让自己的学习生涯缩短,小学的时候想要跳级,父亲不允许。因为有个男孩,铁牛算是产生的那一个。父亲带着母亲在外面偷偷地铁牛,几年没敢回村,等铁牛长到八九岁,不得已才送回老家上一年级,怕校长不收,父亲塞了一条中华。铁牛在班里总是比别人高一头,孩子不比大人,有突出特点的人很容易成为孤立对象,再加上铁牛不会家乡话,更加孤立无援。
计算着时间,大学毕业就要26了,铁牛不敢耽搁时间,闷头学习,没心思调整心态适应高中陌生的生活。
大学是个好大学,可不是211 ,更不是985,父亲让考研,铁牛死活不愿意,三年的时间能学到什么呢?如果把三年花在社会能学到的东西会更多。铁牛毕业就奔着女友的城市去了。
父亲还在电话里唠叨工作婚姻的事,谁家的孩子在无锡工作几年后现在每个月收入八九,人家还不是大学生。铁牛有些不耐烦:"我知道了!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电话那头沉默,铁牛觉得有些愧疚,也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