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到了小满,天气开始转暖,昼夜温差明显了,早起还需要加个外套,太阳一出来就要换成半袖。朋友们都发着关于节气的一些诗句谚语,充满着智慧:人间不问圆满,小满便是万全。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满招损,谦受益,变化之道的智慧在这这一句句智慧语中呈现出来,也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念与判断。虽然追求着圆满,却又明白圆满也是变化的开始,所以总会以谦虚示人,这就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那是一种文化的基因,传递了一代又一代。
只有让自己变成了大海才会容纳更多的支流,这种心量的扩大也是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实现。
今天正好赶上强国有我线上读书会,就进去听听,也让我们读书会的朋友进去听听,听不同的声音,汲取更多的力量。
特别是听到他们的分享的时候,自己也有了共鸣。一位书友分享着自己读到好书,并从中收获了成长,只想要一心对别人好,分享着自己的读书心得,想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好书,共同成长。可别人却是在网上看到一些评价而否定了书,这也是一种遗憾。我觉得,人要有一种谦逊的态度,特别是评价一个人或是一本书,是要了解之后才有发言权的,正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性地碎片化地了解,把别人的只言片语当成了宝贝,从而失去成长的机会。
我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朋友的时候,没有看到那种共鸣,我就知道了,成长是需要等待的,只有等待有需要的那个时候,他才会接受。
人总会有一种成见,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着自己的判断力,也有着自己的思考高度,所以,接受不了新的观念,甚至,他们会以一种排斥的眼光来审视你所讲,你所学,你所信的东西。记得,每年回老家,我总是像传教士一样,讲着自己所学所感所悟,希望家人能够走入心性成长之路。可年年如此,他们也是年年如斯。
大弟弟也学了不少东西,所以,我讲我的,他有他的坚持。十几年过去了,借着儿子去南方上大学的机会,与大弟弟呆了几天,一句话就成为打开他心窗的大门,也为他打开一扇了解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读书的时候,他还会有一些想法,有一些不认同的东西,我告诉他,有反对的地方可以保留,继续读,细细读,然后再来辩论一下。
随着他的深入阅读,辩论已经不需要了,他刷新了自己的认知,也打开了自己的心量,心一打开,可以容纳的东西也就多了,眼界也宽了,再反过头来看,自己坚持的就成了一个笑话。
人就是这样,只要能够打开自己的心量,新的世界就呈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