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拿着自己手里的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人的人生,去评说,去批判。我们也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合乎自己手里尺度标准的,就是好的,就是对的,不合乎自己尺度标准的,就是不好的,就是错的。很多人的人生,就这样被他人手里的这把无形的,标着对和错,好与坏的尺子给绑架着,束缚着。
那天打开简书,看到有人发来的简信,是一个公号的采编,她说很欣赏我简书上写的文章,问我是否同意在她们的公号上发表。
虽然已经没有了第一次被公号编辑约稿时的那种兴奋和惊喜,虽然自己写作的心情,也随着在简书上投稿时不断的被收入被拒绝的起起伏伏中,慢慢的变得平和淡定,但是自己的文字有人欣赏,心里依然还是会有几分小欣喜的。
我问她想要发表的是哪篇。她没具体说,只告诉我有好几篇都很好,他们想陆续发表在自己的公号上。
我在聊天的间隙,翻看了一下他们公号,稍微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感觉不错,于是欣然同意了。
过了几天,她发来一条我的文章在他们公号上发表的链接。我点开文章一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选的居然是我的一篇被简书五个专题拒稿的文章。当时我一直以为之所以被拒稿,是因为我写得不够好的原因,没想到她们居然选了它。
我仍清晰记得,那是上简书写作不久的事。在看一部热播剧时,里面的一句台词引发了我深深的认同和共鸣,加之自己的与之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于是灵感迸发,一气呵成,写了一篇自我感觉感觉还不错的文章。首先发在朋友圈后,引发了许多身边的朋友共鸣和感慨,于是上简书投稿。可当我信心满满的在简书上投了五个专题之后,等来的却是一个个被被拒稿的消息。
在简书上写了一百多篇,一般的投稿,一篇至少可以被一两个专题收入,像这样同时被五个专题全部拒绝的,到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两篇,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别人认为不好的,她们却认为不错,这让我很意外,也有些惊讶。
当时我想,被拒稿那肯定是问章质量不过关。虽然有的专题的编辑在拒稿简信中已明确告诉我,是因为我的文章内容不符合他们的主题要求,但是五个都被拒的残酷事实,给我的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我一直认为是我写的不好,是我的问题,要不然不会所投专题没一个通过的。
虽然周围的许多朋友读了我的文字,时常都说我的文笔不错,虽然也有那么多上首页,同一篇文章被多个专题收录的,可是那段时间,这个打击在我的心里还是引发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让我对于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了一种怀疑,我甚至怀疑别人对我的文字的赞美,只是处于一种交际的客套,并非出自真心。
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失败,但可能因为太过于用心的在做这件事,所以那段时间的心情特别沮丧。好长一段时间,那种深深的挫败感都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时不时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耳旁响起——其实是你自己不够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在写作的过程中慢慢重新认知自己,也在慢慢的成长。当初的那份起伏不定的写作心情,也早已在后来的不断被拒绝中慢慢变得平静和淡然,也慢慢学会了专注于过程的累积和沉淀,而不太去在意稿件是否被录用。我知道自己很努力用心的想要写好每一篇,其实某种程度上,当初被拒稿的那个认为是自己不够好的想法,依然根植在心。
但是今天,当我看到她选取发表在他们公号的,竟然是这篇曾经让我倍受打击的文章时,我也再一次静下来阅读自己曾经的文字,也忍不住再一次翻看了当时被拒稿的记录。为什么一篇同样的文字,放在两个不同的平台,遭遇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命运?我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
就在这种自问中,突然,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当初的被拒,很大程度是因为,那时刚在简书写作不久,对于投稿和专题了解不太多,所以投稿的随意性很大。当你的文章主题和你所投稿的主题不相符合时,势必会惨遭拒稿的命运。而这个公号之所以选中我的这篇文章,除了文字本身质量以外,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文章的主题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凡事对自己对他人你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不会走错路,走弯路。也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突然之间的这个领悟,也让我仿佛在陡然之间,打开了多年以来一直沉积在心头,无法释怀的一些心结。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工作上的也好,生活上的也好,感情上的也好,总会有不尽如他人意的时候,而这种不尽如他人意,有时并不是说你自己本身有问题,你这个人有问题。而有可能的是,你和别人的要求和标准不匹配,你和别人的三观和气场不匹配,你和别人的层次和高度不一样。又或者你们话不投机,情不合拍,步不搭调,这些也只不过是因为你们的人生处境和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彼此需求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比如,你穿三十五码的鞋子,售货员拿双三十六的鞋子给你试,鞋子大了不合你脚,你不能说鞋子本身有问题,它只是不合你脚的大小而已。它没问题,换个三十六码脚的人,它们合适无比。
其实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思比较细腻敏感的人,很多事情都会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有时明明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明明是别人有问题,但是当被人质疑时,我总是一股脑的认为,是我做得不够好,是我自己本身不够好,是我这个人有问题。然后就总是习惯性的自我攻击,自责,后悔,愧疚,久久不能释怀。
透过这件事情,也让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的真相。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本身不够好,只是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拿着自己手里的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人的人生,去评说,去批判。我们也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合乎自己手里尺度标准的,就是好的,就是对的,不合乎自己尺度标准的,就是不好的,就是错的。很多人的人生,就这样被他人手里的这把无形的,标着对和错,好与坏的尺子给绑架着,束缚着。
这把尺子,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价值观,可以把它叫做道德,可以把它叫做被叫做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规章制度。而这些东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极其主观化的存在,它的里面带着我们每个人的一些局限和偏见,也带着我们个人的好恶与习性。所谓的好与坏,对与错,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或许,同样一件事,通常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因此,当我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知的时候,对于别人标尺下的好与坏,我们大可不必太过于介怀。不要被他人的标尺所绑架,只需坦然面对成败得失,专注于自己心之所向,专心的做好自己。
当然,与此同时,其实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两件事,第一,尽可能的和与你的气质气场匹配的人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生命的能量层级,让自己生命的美好,得到更加完美的绽放。同时,你也可以主动的去寻找那把与你的生命尺寸相匹配的尺子,让你的美好多一个绽放的舞台。把握住生命的主动权,不要让别人手里的标尺绑架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