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十二公民感受 晨间日记

看十二公民两遍,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要有听故事的意识,提醒自己要注意讲故事的人,不能被催眠。一是电影人,他们拍电影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讲述什么,表达什么;二是李老师把电影推荐给我们,他的目的又是什么。不管我能不能理解和给出答案,先要建立这种思维模式,建立这种意识。

      其次是电影里,有几个人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要注意观察讲故事的人。比如3号开出租车的,说了他与自己儿子冲突的故事,他很愤怒自己儿子对自己的不尊重,他把这种愤怒投射到了嫌疑人身上;19号说河南人或外地人来了他的孩子就可能上不了大学了,可能成为农民工,他把这种指责、埋怨投射到了嫌疑人身上。其他人也是类似情况。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从电影内容看,可以更深刻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对自身所经历的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做咨询时要去观察、理解每个人所经历过的现实,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

      第三,电影里多数人选择想当然的相信证人证言,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证据。我感觉这提醒我们对每个人的讲述都有其片面的,不准确的细节。那个老人的证词就有很多自己想象的片段掺杂到他自己认为的记忆里去了。这就是老师说的的记忆是不准确的。也因此,我们听故事时要保持怀疑,不能轻信。但这又容易导致怀疑论。所以这里的尺度很难拿捏。 我认为关键是内心不能先有结论。电影里是不能有罪推定。因为我们那样就会为我们的结论再找证据。

      回到想当然相信证据的问题。在现实中,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有图式,都会有很多自己想当然的结论。想当然的结论,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像李老师那样 对很多日常小事都能提出问题,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仔细论证。他的想当然的结论就会比我少很多。比如,有人得觉焰火不美那一篇,我也经常遇到同样的说法,我想当然的结论是有人就是不喜欢焰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后努力破除自己思维里想当然的结论,是我们提高自己认识能力和智慧的主要任务。其实李老师的课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第四,不轻信,由此引申出的问题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论证结论。电影里8号试着重演了案发时的场景,结果发现来人走路慢,不太可能看到下楼的凶手。通过当时火车通过,怀疑证人当时听不清声音。这是具体的方法展示,启发我们遇到问题多实地求证。比如现在自媒体信息很发达,鱼龙混杂,就需要我们保持怀疑,小心鉴别,在鉴别实证之前,不要轻信,到处散播。当前疫情严重,就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信息。不要轻信,小心求证,不盲从。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十二公民的感受,我觉得很多时候我可能理解不到老师说的那些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度放纵,早衰短命!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 健康时报社官方账号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饿鼠效应”,说的是,适当节制,发展...
    Tanran15678阅读 210评论 0 0
  • 我竟然没写引子,这就是我的引子。 1、晚起仰卧起坐20+ 2、第一次带妈妈去看电影,去之前一直说,你不要睡着啦,也...
    斯普特尼克sptnk阅读 146评论 0 0
  •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09:00 就寝:01:00 作息被打乱 天气:晴晴晴,好开心,我不能没有太阳,这就是为什么...
    eleven_echo阅读 164评论 0 1
  •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05:00 就寝:22:45 天气:阴13° 心情:好 任务清单(本周每日,昨日完成情况完成...
    叶儿_3039阅读 410评论 0 1
  • 赵耀的爸爸是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妈妈在菜市场给别人帮忙卖菜弟弟9岁还在上小学赵耀12岁那年全家人一起从乡下搬到城里房子...
    说谎大王阅读 6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