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少人常常感叹,读过的书都白读了,自以为记住了书中的内容,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上都忘了。
忽视记忆遗忘规律,缺乏良好阅读习惯,读过的书如过眼云烟,想要真正把书中知识转化成变现能力并不容易。《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成功逆袭。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书和实例,简洁明了地讲解如何做笔记、牢记书中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知识运用于工作生活中。他结合个人多年实践总结的读书技巧,实用性强,帮助我们缩短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让读过的书不白读。
70后的大岩俊之,学生时代不爱读书,工作后从事电子部件的销售,自主创业三年后成为日本知名的指导教学的讲师。他是如何成功转型的?这得益于他在创业过程中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这一观点。
运用自己开发总结的读书法,大岩俊之一年阅读300多本书,并且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了变现能力,实现了自主创业的梦想,身兼数职:职业咨询师、研讨会讲师和培训讲师。
那么,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成变现能力?掌握3大招,读过的书不白读。
一、高效阅读
1.有目的:设定阅读目标才能高效阅读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读书如行船,没有读书目标,也难以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当你翻开一本书,首先你得明确自己想从书里得到什么,是简单消磨时间,或是获取专业知识,或是积累写作素材,或是提高沟通能力……明确了阅读目的,带着目标去找答案,才能更加专注地去读书,轻松实现阅读目标。
2.有诀窍:阅读也需要技巧
明确了阅读目的,还得有阅读诀窍。
(1)浏览为先
一本书数万甚至数十万字,不是翻开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拉地读完才叫读书,而是要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对书的框架、内容先有一个大致了解,再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来阅读相关章节。
(2)去粗取精
根据二八法则,通常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全书的20%,其余80%可以舍弃不读,而在20%中,最重要的只有4%。比如一本200页的书,核心内容大约只占8页,需要重点精读。
3.有时间意识
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日益碎片化,因此,合理规划阅读时间极其重要。
想要读完一本书,阅读之前先设定好阅读时间,比如10分钟,或30分钟,并设定好阅读进度,比如读完几页或几章,可以大大提高专注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二、高效做笔记,牢记书中内容
1.学会高效做笔记
做笔记还要学?是的,学会高效做读书笔记,你的阅读才能事半功倍。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尽量清空大脑,把更多的记忆交给笔记,你需要高效笔记法。
记笔记,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标记法和便签法,比如用各种便利贴,用不同颜色的笔划线、做记号,等等。针对自己的书和借阅的书,各有不同的标记法。
思维导图笔记法是《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大岩俊之在书中列举了自己读书时所作的许多思维导图,手把手教你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梳理书中精华、加深读书记忆的过程。思维导图也方便日后随时翻阅,让书中内容更好地为你所用。
2.牢记书中内容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遗忘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等多门外语。
钱钟书先生留学法国期间,每天读中文、英文,隔天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一门意大利文。他学习外语的方法是遵循遗忘曲线,主动记忆的。只有主动记忆才能加深记忆,避免遗忘。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大脑有其记忆遗忘规律。想要牢记书中内容,必须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熟练运用各种记忆法。
三、学以致用
虽说读书的门槛较低,但是也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一定的金钱,大量的纸质书花费也不菲。即使是免费的电子书,也要花费时间成本。光读书,不行动,读书等于白读了,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根本目的,包括三个要点:
1.设定目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比如增加收入,普通人如果像首富那样立下一个“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只能是空谈。设定目标要结合个人实际,分别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逐步达成。
SMART法则是设定目标的利器。
2.明确位置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地朝着目标前进。比如自媒体写作的平台众多,明确个人水平与能力,才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有较快的发展。
3.付诸行动
设定了行动目标,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制定行动方案要详细,细分每一个步骤,便于执行和及时复盘。如果担心自己半途而废,可以公开立下flag,背水一战,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会。
结语:
我们读的书籍再多,做的笔记再详细,如果没有付诸行动,也不过是知识和信息的储存器而已。读书也要讲究性价比,不能光做无用功。想要把书本知识切实转化成个人变现能力,大岩俊之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方法多多,案例详细,一定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