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继续读《野叟曝言》(第十五回)
二、至于近期效益最大化,也是不难做到:选择最畅销的专业书,用某种方式快读,只获取最亮眼的哪一部分——和经典不同,一般年度畅销书完全没必要把握全书结构,实话实说,真去把握了,它的问题也就暴露了,甚至漏洞百出,不堪入目了。(干国祥)
真正从头到尾值得研读的书不多,尤其是对读书底子厚实的人来说。
畅销书,可以只选其“异质”“新奇”“洞见”的部分。其实,拆书也无妨。拆去庸常,留下洞见。
这需要读者有辨别力,若还不够,那就需要“高人”来领读,来代为判别。
三、继续读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到87页)
具备能够 “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几乎是一切所谓“学习能力强”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他们之所以最终真的比别人聪明,是因为:第一,在所有他们曾解决的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第二,在单位时间里,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比更高;两项相乘,才有了极为优质的结果。又因为发生在人脑子里的事情,别人是看不到的,所以人们总会以为那些真正聪明的人仅靠“灵光一闪”就搞定了一切。
通过坐享(打坐或者禅修)练习,可以使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使大脑灰质变厚。
只要你意识到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需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就可以实践一下,刻意地把呼吸速度降至每分钟五~六次,持续两三分钟,你的身体(当然包括你的大脑)就会马上进入最佳状态。
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进一步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再进一步能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正确,更进一步能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考方式或者结果,这就是元认知能力。
决定一个人聪明与否的并不是脑壳的大小,而是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大小。大脑皮层表面有很多沟回,沟回的多少决定了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大小(不同人的大脑皮层表面积甚至可能相差1倍以上)。
每天坐享15分钟到1小时,已经是足够大的大脑锻炼强度了。有充足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这样做带来的巨大好处:除了使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之外,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当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增强的时候,他更容易转变为进取型人格,更难被情绪左右,相对更容易冷静,也更容易清楚地思考。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坐享都是能够极大提高生活品质的活动。
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时时刻刻关注身边所有可以被关注的东西,而且对“竟然有被自己漏掉的”感到非常害怕。
这有点像什么呢?
几乎所有低级动物的双眼,都是长在头部两侧的。他们没有视觉盲区,可以同时看到上、下、左、右、前、后方的物体。
这确实是一种极为安全的配置。可这样的配置有什么局限了?其负作用在于,它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一处,没有办法长期、深入地观察任何一个点,于是,它们不可能有长期、深入地思考,因此,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从未有机会发展出大脑皮层——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因为对它们来说,生存似乎更重要,所以,它们演化出来的是更为强大的繁殖能力。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由于它们不能长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由于它们的注意力只能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上,所以,它们实际上没有过去和未来,也不知道可以有过去和未来,它们只有现在——一个没有前后对比的现在。于是,它们等于被困在永恒的当下了。
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对另外一些物种来说,或者,起码对人类中的一部分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噩梦。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放弃部分安全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的。
追求100%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长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合作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它交由合作方式来保障。信任是什么?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有没有办法“活在未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事实上,我们不仅有办法“活在未来”,也必须 “活在未来”。对,就是必须,否则没有出路。因为 “活在当下”就是 “永恒地”被困住, “活在过去”就相当于“永恒地”被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便挣扎,也要“活在未来”,哪怕“部分活在未来”。
怎样“活在未来”呢?其实,这个词听起来有多玄妙,做起来就有多简单:
你现在对未来有一个预测。
那个预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你现在已经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你提前按着那个预测的结果去行动、选择、思考。
时间自顾自地流逝,而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最终的事实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去行动、选择、思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 “活在未来”的。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得多。
若干年前,我发现管理时间是没戏了,因为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听谁的话。所以, “对的事情”是管好自己,而不是无谓地与时间进行必然失败的争斗。再深入一点,我甚至发现:若做错了事情,效率越高越可怕;如果做对的事情,即便拖拖拉拉,只要最终完成,就能有巨大的收获。
越是朴素的道理,就越是永恒。
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能帮助他人进步的,才是真正的贵人。
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耻于求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贵人不一样,他们常常 “以和为贵”,更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在很多时候,某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过来,若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个人成功,那么此人就很难获得所谓“贵人相助”。
正在做正确的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的帮助。所谓“得道多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
事实上,求助是一种交易,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隐蔽却意义巨大的交易。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你,是因为他已经看到(尽管并不确定)你的价值——要么能帮助他确立自己的价值,要么能让他看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所以,若你自己做过贵人,你一定早就明白那个别人肯定不理解的道理:在你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间,你自然就得到了回报,而这也很可能是你乐于相助的根本原因。
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市场,每个人都生活在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之中,所有的聪明人都会为自己做两件事:储备人际价值;到人际价值高的地方“扎堆儿”——这些是每个人的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求助根本不是“讨好”的艺术,而是 “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摘自59-87页)
好多新角度,冲破庸见藩篱。
认知迭代升级太重要了。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是因为被困在穷人思维里。
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早早行驶在了通向成功的成功者思维的康庄大道上了。
不换脑筋,不改观念,想有好的结果,简直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