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星期一,阳光很好,国歌响起的时候,孩子们扬起红彤彤的脸颊,迎着太阳双眼微眯,稚嫩的嗓音合着节拍,和一年前似乎没什么不同,又似乎完全不同。
中期考试刚结束,孩子们或许是松了一口气,或许是因为进步而开心,今天的国歌唱的好像比往日要响亮些,我的心情也跟着孩子们欢乐起来,思绪飘的有些远......
尤记得初入校门时,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还没听清楚他们诵读的内容,下课的铃声叮咚响,一晃神一群半大的孩子蜂拥而出,没有丝毫预兆,整个校园瞬间炸开了锅,确实有点儿像小鸟叽叽喳喳,只是分贝略微大些,这一切太陌生,我甚至还不明白“老师”这个职业的意义,心底里还为接下来的第一堂课忐忑,为即将共事的同事领导不安,一切都很陌生,唯一确定的就是我即将在这里开启教学生涯。直至第一堂课结束,第一个星期一升国旗,我站在红旗下,听着孩子们用高低不一的声调唱着国歌,突然间觉得,我真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些唱着国歌的孩子都是我的学生,这座乡学,这一间间砖瓦房,这空旷的操场,和头顶有些褪色了的红旗,如初升的太阳,照得心底亮堂堂。我对着国旗真诚的敬礼,对自己许愿:我要用知识教会孩子们绘制与未来有关的蓝图,用知识架起小乡村和广阔天地的桥梁,让间间砖瓦房里书香弥漫,告诉他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一次检查个人卫生时,孩子们伸出的脏兮兮的小手,指甲里都是污垢,脖颈明显的黑白两色,头发在阳光下发油反光,我对着整个教室的学生说:“明天会再次检查个人卫生,今天回家后要清理双手、衣物、头发,告诉父母这是每天的必修课。”第二天上课前再检查时,除个别孩子外,那一双双摊开的手依旧和昨天一样,他们只是呆呆的盯着我,似乎没有人明白这个所谓的“个人卫生”指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总是要检查双手。之后,每天放学后,我逐户开始家访,这才明白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生活起居,每天忙着屋里屋外的田地和牲口,就操心孩子的吃饭和安全,别提教育和个人卫生了。最让人难忘的一幕是:我敲开房门走进屋子,灯光很暗,一家大小趴在炕上,直到我把该讲的都讲了,离开时仍旧没有一个人起身,这是怎样的文明缺失呀!难以想象在今天仍旧有落后到现代文明未涉及的地方,那些炙热的目光里并不包含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今天不去上课的理由太多了“要去亲戚家”,“昨晚作业没完成,今天不去学校了”,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在心里默念必须要改变,要让这些孩子们改变埋头耕田种地的命运。
很庆幸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可以授予的是一切思想和认知,我慢慢改变授课方式,用他们懂的语言,进行引导式教学,从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开始,结合视频教学,让书本知识走进生活,孩子们一点点的发生变化,下课后开始主动跑进我的办公室问问题,课堂上举手的人变多了,孩子们也开始把学到知识的带回家里,最突出的改变是在每日的教学家长群里,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逐渐的有家长同我交流,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和方法,我相信这是转变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不得不说这些微小改变使我内心雀跃并充满信心。在授课过程中,我始终牢记洛克说的,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习惯一旦培养成功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就发生作用了,所以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会他们付出与回报,并以鼓励式教育让他们爱上学习,爱上书本,把自己买来的精致的笔记本、漂亮的钢笔、崭新的T恤作为进步的小礼物送给大家,教会他们主动认识错误并进行自我批评。我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大多时候把他们看做是可以同等对话的独立人,在课余时间我带领他们打篮球、跑步、画板报、打扫卫生。一年多的时间,四年级的学生升入五年级,我看着他们的今天与昨天不同,今天比昨天更进步,前几天一名学生从我手中拿到第一名奖励的白T恤时,那黑白分明的瞳孔里满满的都是笑意,嘴角、脸颊、眉梢里都有神采在飞扬,我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高兴,这大抵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直白的幸福,最无上的自豪。
音乐声嘎然而止,神游的思绪被拉回,我看着这些带着红领巾的小朋友,红彤彤的脸蛋,亮晶晶的眼睛,都是祖国正在盛开的花朵啊!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坚信在明天,在更远的未来,这些在国旗下唱国歌的孩子能在汗水中感受到美,那迎着阳光的眼眸里闪烁的是智慧和自信,他们的每一次微笑都能从心底开出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