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我国古代最受人爱戴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现今的三门峡市辖区在北宋苏轼所生活的年代分属陕州、虢州,境内有崤山、函谷关,是连接东京开封和西府长安的必经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宋时期,苏轼以及和他有关的众多名人或路过此地,歌咏记之;或任职崤函,履职作为,都为这片热土增加了美名和传奇,让这里的人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次往返崤函道
雪泥鸿爪留行迹
第一次是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洵带领苏轼、苏辙,跋蜀道、越秦岭、过长安,出函谷关,经崤函古道前往东京开封府参加科举考试。据《三苏年谱》记载,五六月间经过渑池,夜宿该县寺院,题僧人奉闲僧舍墙壁。这一次,是自西向东经过崤函之地。
第二次是嘉祐二年,苏轼、苏辙通过省试、殿试之后,高中进士,家乡却传来其母亲去世的噩耗,苏洵父子三人仓皇返蜀,这次回蜀,返回路线并无记载。台湾学者李常生先生,以12年时间对苏东坡行经之地反复多次的实地考察,他认为,从眉山出发北行越秦岭转东至汴京的“北出路线”,结合长江三峡五六月份的水文情况,当为(回蜀)较快且风险较少之路线。据此,这次“仓皇返蜀”,是由东向西经过崤函。
第三次和第四次经过崤函,是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职务三年,出京赴任和离任返京的时候,时间分别为嘉祐六年(1061年)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治平二年(1065年)正月或二月初。特别是,苏轼赴任经过渑池时,他们兄弟之间的诗歌唱和,不仅回忆了第一次经历的旧事,而且留下了“雪泥鸿爪”的成语典故。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他发出了人生过往如鸿爪雪泥的感慨。
第五次是在熙宁二年(1069年)正月间,苏轼兄弟丁父忧(给父亲守孝3个年头)期满,离开故乡,经崤函古道,往东京开封。
怀古抒情作文赋
说古论今及崤函
苏轼一生五次经过崤函大地,论及此地风物的文章有两篇。 一篇是《上虢州太守启》。文中盛赞虢州风物和淳朴民情,“富庶雅高于二陕,莺花不谢于三川”,“有洪淄灌溉之饶,被女郎云雨之施。四时无旱,百物常丰。宝产金铜,充仞诸邑;良材松柏,赡给中都。至于事简讼稀,潇洒有道山之况;鱼肥鹤浴,依稀同泽国之风”。这篇美文,今人有碑刻镶嵌于灵宝城区沿河主题公园“虢园”的进口。文中的女郎山,即位于灵宝市区紧邻的焦村镇、五亩乡,俗称女郎山,有娘娘庙、石瀑布、芳草甸等名胜。这篇文章还佐证了灵宝北宋年间开采黄金的历史。
另一篇文章是《思子台赋》,写作年代在苏轼贬谪海南期间。所论历史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太子刘据被诬“谋反”,逃亡途中,自尽于湖城县(后并入阌乡县;阌乡县1954年后并入灵宝)泉鸠里,汉武帝醒悟后,葬刘据于此地,号称“太子冢”,并建“思子台”(民间俗称“思儿台”)悼念。《思子台赋》,“以嗜杀为戒”,希望“有补于世”。“太子冢”、“思儿台”遗址在今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附近。
崤函风物入诗文
人杰地灵传天下
在苏轼留下的2700余首诗歌、4300余篇文章中有多处提到或涉及陕州和虢州的历史人物以及山川形胜。
晋代王濬,小字阿童。湖城县(今灵宝)世家子弟,西晋名将,为益州牧,率水军灭吴,又称“楼船将军”。《晋书》有《王濬传》(见《晚清(附民国)卷 崤函古县志辑汇》,以下简称《崤函古县志》)。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作《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开篇为“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在苏轼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他偶尔听说当地人有“溺婴”的陋习,他专门派人给鄂州知州朱寿昌送去书信,提出制止溺婴的法律依据,和对无力养育婴儿贫困人家的救济办法。信中列举了古人先贤的作法,就提到王濬任巴郡太守时“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的故事。这篇书信,反映出苏轼在逆境之中,不顾个人安危,心系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能窥视到古崤函人王濬的“循吏”风范。
万回仙,出自唐人传奇笔记《开天传信记》。是书称万回为阌乡人,自家乡到万里之外的安西,当天往返,故称“万回师”“万回仙”“和合二仙”。元丰七年(1084年),贬谪期间的苏轼经过润州(今镇江)金山寺,作《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两首》,其二云“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差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以万回仙指代元长老。诗中注曰,“唐武后赐万回和尚锦袍玉带。师八九岁,能言其兄戍安西,师持信,朝往昔返。自弘农抵安西万里余,故号万回”。传说今灵宝市豫灵镇万回村就是万回仙的故乡。今灵宝城区“养生园”有“和合二仙”青铜铸像。
苏轼在为官凤翔期间,曾作《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其一,首句为“姚宋亡来事事生”,高度评价了唐朝开元之末,姚崇、宋璟匡扶朝廷的砥柱之功。姚崇,陕州硖石人,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其二,末两句为“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涉及了唐玄宗改元天宝,桃林得名灵宝的故事。
王邦盈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