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亦是知己,知己亦是知音
社会是浮夸的,但是人心不一定都是浮躁的。环境是活跃(dynamic)的, 但是个人想法不一定会。
曾经在一个""locked door"??的文章里头有这么一种说法:
在speed dating 的过程中,人们会最开始定义自己的择偶标准(称为A)人们会因为喜欢上某一个人或者被某个人所吸引而改变自己的择偶标准(称为B),但是在过一段时间之后,个人的择偶标准则会和最开始自己意识上定义的一致,也就是A。然后在这个时候反问为什么择偶标准会从A转变成B的时候,一个是看心情,另一个是希望,B能在一段时间称为A, 所以期待值会非常的高。然而喜好是不会变的,正如性格还是不会那么容易改变的一样。(你喜欢吃的味道,会一直都喜欢,可能好几十年都不会变)这就是择偶标准。
所以,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故事会那么的顺利,为什么畅通无阻。没有那么多韩剧里面的个人心里所谓的矛盾和纠结。通篇的直接,都是任务对自己的从一而终,对自己的正确定位,还有读自己的人生追求的一个执着。不管是人物的心理想法。还是他们对自己将来的生活,都带着一种负责任的,认真的,独立的态度去面对。尽管各自的想法不懂,深知连父母本身对孩子的要求都不同,他们还是会求同存异,尊重对方的想法。很多美满的结局并不是败在家世上,也不是因为外在的原因就能让一个人‘无奈’的付出一切,相反的,觉得自身意愿的成分会更多一下,可能衡量上不同,也可能只是情绪上的抵触,但是内心是接受的。而这个小说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同样的家世一家人的情况下,却可以出现三桩完全不一样结局的现实婚姻。一个是童话般的美好结局,正如公主和王子相爱那般,在几经曲折下长厢厮守;一个是在傲娇和误会的交错下,通过正面的交锋换回一生的挚爱;还有一段是任性,叛逆而不经过思考而败在智商上的幻想婚姻。
有人把恋爱的爱情观分为面包和精神,有人把恋爱比喻成心理和生理。但是不管如何,在他们各方面都非常适合(这里的适合并不是指家庭背景的门当户对,相反的,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就好比,价值观,爱情观和人生观)
偏好上我还是很喜欢女主的,喜欢她的饱读诗书,喜欢她不喜欢把金钱看得太重,喜欢她的故作傲娇,更喜欢她对自己的未来的执着。如果说他们两个是因为环境和社会矛盾走到一起的,不如说是因为本身志趣相投的。虽然都是到了婚嫁年龄,但是一个只是想着好朋友,周全自己妹妹的声誉而每天到处奔波。另一个则是因为家里父母的矛盾和姐姐爱慕对象的各种操心。后来的了解和相见,都是一见如故,一个喜欢看书,一个喜欢写信。(情怀就是不同)至于Bingley的妹妹借故在他面前散步(这是我很不理解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一个是因为在家里散步,另一个是因为在别人写信的时候在面前散步)我一直不能理解,可能是觉得他这做法很无聊,毕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每天写信;另一种可能是因为一个写信一个看书让她对这种生活方式有点稍微过不下去。
在面对争执的时候,两个人的出发点和矛盾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朋友,然后不管如何,都是站在朋友的立场。可能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会造成很多的误会,可能会因为别人的危言耸听导致很多的讹传。但是解释契机的及时,和处理的方式,确实没有可能抱怨的。貌似从头到尾两个人的傲娇让这个小说富有戏剧性的,事实的话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过Bingley和Darcy走后就不回来,比如他们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千丝万缕。又比如,可能这是一个三五年的事,但是在小说里头却把重点压缩出来的,时间固然美好,也很可怕,因为感情的油然而生和消逝。在当时,年龄也是一大关键。没有道歉,但是对外态度却胜似道歉,不管别人的威逼利诱,不管别人的调侃讽刺,都是表现的非常的优雅和端庄。两个人的嘲讽配合更是一大看点,明明弹琴弹的不错,在Darcy专门过来欣赏和赞扬她的时候,却说是专程过来嘲笑她,而且还得理不饶人。但是在面对家庭问题的时候,两个傲娇的人貌似都在同一战线上。原本Bennet家的危机,Darcy是可以置之不理的,但是因为朋友和Elizabeth的难处,还是为那个流氓付了账单同时还保住了Elizabeth 妹妹的声誉。不邀功,不讨好,默默的完成了这一切还故作傲娇等女主过来找他。感情上的被动和行动上的主动,是他们俩做事的风格。所以最后走到一起,对于Elizabeth的父亲来说,不是一个惊讶,是一个一目了然。就像见到Elizabeth在那里说Darcy的各种不好,对Darcy 的各种嘲笑,父亲都是暗自偷喜和小小遗憾(毕竟是女儿出嫁嘛)。
英国色彩还是蛮浓厚的,对于贵族的描述,对于乡村的朴实,对于读书人的傲慢,还有对于城市人的小偏见。很喜欢这一个现实中的浪漫童话,也喜欢英国的吟诗作对情怀。
在人物搭配上,Pride and prejudice是我认为最合理的. 因为越往后面看的时候,才发现前面的铺垫都是合理的,年龄,性格,生活习惯,思考方式,都是影响着每个人选择另一半的关键。当然,为了现实,这个小说并没有把每个人都刻画的那么完美。
reference:
[1]C.E. Brock - http://www.pemberley.com/janeinfo/ppbrokil.html#thumbn
[2] Jellomani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Jelloma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