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管理学的误解
记得高中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特别鄙视管理类专业,当时觉得管理学太虚了,学管理的总觉的有点“不务正业”,毕业了不还得从基层干起,一个毛头小子难道还能直接做管理者不成,还是应该学一些理工科、务实一些的专业。大学时,基本把管理类书籍归为“成功学”范畴,基本不去翻看,管理学知识储备基本为零。在我看来(我想也是大部分人的观点),管理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气质、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不是轻易能学来的。
02 管理学初体验
工作后,很庆幸自己的第一任领导是个管理大师,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经常和我们分享她读过的经管类书籍,并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影响下,慢慢地开始读一些经管类书籍,如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陈春花的《激活组织》和《激活个体》、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简•麦戈尼格尔的《游戏改变世界》。虽然囫囵吞枣,但也彻底颠覆了我对管理学的认知。
首先,我认识到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原来如此博大精深,而且有章可循,是可以学会的,并非虚无缥缈。
其次,我了解到一些类管理学工具,比如时间管理、任务分解法(WBS)、乔哈里视窗、BIC(behavior、impact、consequence)、二级反馈等;接触到一些管理学理论,如二八法则、定位理论、长尾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期望理论、X-Y理论等。
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从表面看,管理的目的是工作的成效,但是工作是由人从事的,所以,管理者不能不和人打交道。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人性中的善和人性中的恶,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让员工主动工作,这是一种善意;给予信任和授权,让员工快速成长,收获成就感,也是一种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03 对管理学的系统认识
现在正在学习得到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宁老师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知识,如领导力、组织模型、企业文化、沟通技术、谈判策略、会议管理等。
“管理就是破局”,这句话是从宁老师的课程中学到的。人只要有愿望,就要行动;一行动,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困在一个局里,管理学本质上是教人“如何破局”。局,就是你与身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关系。有些资源是支持你的,是正资源,而有些资源是阻碍你的,是负资源。破局的本质,就是调整资源的性质,可以让负变成正,帮自己破局。也可以把正变成负,给别人做局,达到自己的破局。变换资源和自己之间的关系,然后走通达到目标的道路,就是破局思维。
04 切实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
过去的2017年,经济形势严峻,银行不良资产集中爆发,我所在的企业(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薪酬当然也相应有较大幅度的下调,再加上上层领导轮岗,公司的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几年时间建设的企业文化已几乎荡然无存,员工的情绪低到谷底,这时我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樊登老师讲到管理者有三重角色,即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其中的领导者角色是营造氛围的高手,营造氛围的核心在于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而此时正是需要这样的领导者,来凝聚人心、力挽狂澜。
从最初对管理学的不屑、误解,到现在的系统学习、切身体会,我对管理学的认知有了一次跃迁,但这还远远不够,仍需要更深、更有体系化的学习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