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要看你是从什么层面和什么角度来看这几个问题的。如果你只是看这几个问题的表面,那么你肯定很快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叫李宜然,从妈妈肚子里来,最后要面临死亡。这可能是最表面的看法。但是不妨看看深层的理解:“我”是个生物,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但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是一样的,总会有不同,这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我们。那么我们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个归纳,用上我们这学期学的四层次,可以总结一下来看我们是个处于哪个层次的人。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不断模仿别人、处于低层的吃喝拉撒,并且一切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跟随自己的生理和本能意识走,那么你就是一个本能层面的人。其他层面的也一样,如果你不断的突破,你的层次就不断变高。跟随时间的改变,“我”肯定也会有改变,先找一个最简单的时间模型,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的我可能会是比较偏于本能和心理层面的,因为在小的时候并没有对于世界和自己的一些清晰的认知,只会不断模仿身边父母或其他人的行为和语言。而长大一点之后会对于自己通过努力达成的目标或志向而感到欣喜,也慢慢通向独立。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处于理性层面了,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回到本能或心理层面来看事情,但我现在已经选择跟随规则并且制定规则,不仅仅是外界环境中的底线规则,也是对于自己的底线规则。未来,我会尝试突破到德性层,用自己的觉悟来点亮别人。所以这个问题与四层次包括过去当下未来都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包括后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都是与我是谁连接在一起的。现在的我是怎么来的,什么造就了我?我觉得我是从本能层来的,是从本能层不断突破才到了现在的层次。或者可以说我是从过去来的,要到未来去。
我要到哪里去?可能就是要到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的那天,而可能那天一直都不会来,因为我觉得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朝向更好的地方,朝向未来。
我觉得过去的那些圣人,比如孔子,他对于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应该是十分清晰的。他应该是理解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才有了那么大的作为。那么是不是我们要是学习孔夫子就也会成为德行高的君子呢?我觉得不行,因为我是谁这个问题问的是你自己的本质,而不是别人,所以是不能学习的。你理解了自己的本质就不必学习别人了,那样你就会有自己独特的作为。过去的孔子可能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没什么独特的点,但是可能他也有不断突破自身的意识,并且想要立己达人,才成为了圣人。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才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以便突破,达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