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比如读一本小说,读一篇散文,享受的是这个过程;
另一种是为了获取某些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或为自己提供某些帮助。
如果你是属于前者,就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上了,味同嚼蜡,并没有什么趣味性。
但如果你是属于后者,不妨一观。
2
书中提出了一种观点,我很喜欢:一本书,只要让你的行为有所改变,让你的能力有所增长,哪怕只有一句话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么你的收获,也远远超过这本书的书价了。
因此,你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这只有通过改变你的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你读再多的书,你还是你,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本书强调的就是“学以致用”四个字。
具体地说,就是把书里面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拆解出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以往我们所受的教育,目的都停留在考试成绩上面,九年义务教育,你所学到的知识,除了体现在考试卷面上,除了最基本的识文断字和加减乘除,其他的东西对你的生活几乎毫无作用。
因为就没有老师教过你,你学的东西是要运用起来的!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是有误区的:那就是读一本书,就要对它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知道它到底说了什么,记住里面的要点,否则就不算读好这本书了。
于是会有很多人开始为读书而苦恼,苦恼的是有的地方看不懂,有的知识点记不住。
那你就好好看看这本书吧。
3
书中主要讲述了三种方法,来做到“拆为己用”四个字。
一种是便签读书法,自己一个人学习比较适用;
一种是组织现场拆书学习,由一个拆书家,来引导、帮助其他人把书中有用的知识拆解出来,运用到实践当中;
还有一种是拆书俱乐部,成为一种组织,定期组织拆书,大家一起成长,适合企业员工集体学习。
这里主要说一说便签读书法,也是我个人觉得对自己比较有用的方法。
分为三步:
一,把你在看书过程中读到的,你觉得有用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写在便签“I”上,这叫重述知识。
二,你为什么会觉得有用呢?是因为在过往的经验中,你感到如果运用这个知识点,你会将事情处理得更好。所以第二步,就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写在便签“A1”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加深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既然是你认为有用的知识,你就要用起来,所以你需要设想在哪些场景当中,你可以运用这些知识点,并把它记录在便签“A2”上。然后把便签“A2”帖在墙上,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否则如果你转瞬忘掉这个场景,就失去便签读书法的最终意义了。
这样,如果一本书,你读不懂,那就读不懂好了,不用有压力,只要有一点你用得上的,记下来,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就可以了。
同样,如果你记不住要点,也没有关系,因为你根本没有必要记住,你并不需要跟别人复述这本书,你只要用到里面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点就可以了。
就像一个工具箱,剪刀锤子改锥扳手等等,里面东西再多,如果只有剪刀你能用的上,你拿起剪刀用就可以,何必管工具箱里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何必管那些东西都有什么用呢?
你看,这样读书,可不就够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