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说,有个10岁男孩因为作业少写了,被老师投诉,爸爸一气之下上夜班时把他带到上海站南广场,丢给他一个碗让他跪着讨饭,然后自己上班去了,说天亮再来接他。
凌晨三点警察叔叔接到市民110报警,心疼地把小朋友带到派出所问明情况,电话通知孩子妈妈来领人。
真是不看社会新闻不知道作业形势有多严峻啊!
10岁的孩子,不止一次少写作业被老师投诉,家长有此举动,还被好多网友点赞,说那位家长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读来令人五味杂陈。
首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没人过问一下么?是作业太多做不完,还是作业太难不会做的就空着没做?孩子多次这样了为什么早先没有引起重视,后面却在一个冬日深夜把他丢到火车站讨饭作为惩罚?
孩子需要的是有效帮助,不是训斥甚至抛弃。
幸好没有引起什么严重后果,不然不就悲剧了么?到时候有后悔药吃么?“子不教,父之过”没听过么?
生孩子这回事儿,也是只有单程票,生了就塞不回娘胎了,不知道么?
所有对他人的愤怒,都不过是对自己无能的外在发泄罢了,尤其是对孩子。
况且,尚需要成年人监护的孩子,更需要监护人承担起的爱、教育、引导、帮助等责任。他们不是大人的出气筒,更不是大人的附属品,可以随意处置。
可悲可笑的是,很多人只是一时激情就生了孩子,完全没有考虑过要怎样养育这个孩子,孩子无心的错误过失就成了他被暴虐的正当理由。而除了父母无可依靠的孩子,在这本就不易的世间艰难存活,处境可能不如有些人家的宠物猫狗。
另外,管用的教育一定要趁早。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知老”,立规矩是要在孩子六七岁之前就立好的。若在其幼时不悉心管教,信马由缰到孩子很多坏习惯都养成了再去纠正,用深夜丢火车站乞讨这种“猛药”,怕也只会有副作用,不会有预期的好效果。
看到听到过许多晚年后悔年轻时没管教孩子老了只能自吞苦果的例子:早年间,不是忙着升迁,就是忙着挣钱——不是生存层面的,纯粹是潜意识里认为啥啥都比孩子更重要的——既没空教育陪伴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误以为孩子自己会长大,认为“树大自直”,结果孩子成人后浪荡闯祸,别说安享晚年,直接弄得家破人亡。
父母子女一场,是天大的缘分。
在还能有机会亲密的时候,为何要选择逼迫煎熬折磨?为何不能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做?毕竟,父母子女关系中,大人是绝对主导的一方,强势的一方,有话语权的一方啊?
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做什么样的父母,大抵是没错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