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的一首名曲,也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知道这个成语的人应该也知道它的反义词是下里巴人,传闻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琴曲。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
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
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
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虽然阳春白雪代表着那些高雅艺术,是一首少数人的曲子,但在二十世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统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问题,要是把自己当作高贵的,任何高级的艺术也可能变得狭隘。但是有些年代将阳春白雪作为专门的批评对象,而下里巴人作为他们的政治附庸,也是不可取的。
其实我们可以将阳春白雪作为一首轻快和活泼的旋律,描述了冬去春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淡化与下里巴人的界限,将年代较远的含义分隔一边,在“阳春白雪”四个字上单独做异就可以了。
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比如高贵的和卑鄙的带有强烈冲突问题下的解法,你们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