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他看重亲密关系。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任免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不幸地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以】当我看到第一句话时,很是震撼,因为我真的从没想到过,对一个人的埋怨和指责,实际上是在表达我们内心的渴望,当这种渴望越强烈,我们指责的声音可能就越大。特别是含蓄的中国人,并不习惯于直接说出需求,所以,当愿望无法达成时,为了逃避内心的失落感、无助感和其他痛苦感受,人可能会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把导致这些痛苦的原因强加到他人身上,当我们将手指向别人时,我们就不会感觉到那么痛苦了。
【致】与他人相处时,时刻观察自己的需求,并勇敢表达,而不是将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他人。
【用】过往经验里,将表达需求异化为批评的例子太多了。时间已经很晚了,孩子还不睡觉,我很担心他睡眠不足,影响身高;也担心他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从而导致我迟到,可是一般我却会说“这么晚了还不睡觉,你怎么这么不乖!”。以后我会换种方式,直接表达我的观察和感受,“现在已经9点半了,你还没有上床睡觉,我很担心你明天早上可能会起不来,我上班就可能会迟到”,这种表述相对客观,没有批评和指责,也表达了我的需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会打乱我的节奏。
2018.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