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唐诗三百首》第二十八首,杜甫的“望岳”。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其先襄阳人,后居鞏。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安禄山反,甫从贼中逃出,朝见肃宗,拜官左拾遗。后流寓剑南,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流转到耒阳而死。有杜工部集。世称诗圣。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东岳泰山。
齐鲁青未了: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未了,不断的样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即天地;钟,聚的意思。是说天地神秀之气,都聚于泰山。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所以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所以易晓。割,分的意思。
决眥入归鸟:眥,音恣,眼皮。归鸟入目,眼界就觉空阔。
一览众山小: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赏析】
此诗分前后两段,前段写岳,后段写望。可分为四个层次:前两句是远望之色。三四句是近望之势,五六句是细望之景,七八句是极望之情。前六句是实叙,后两句是虚摹。
【作者意图】
题目是“望,”不是“登,”所以句句从“望”字着想,有望而不可即的感想。全诗大意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