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头条;ID:翩翩翩;文责自负。】
出版人布罗克曼说:要抵达世界知识的边缘,就要寻找最复杂,最聪明的头脑,把他们关在同一个屋间里,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基于此,罗振宇老师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邀请“得到系”老师们进行一次集体创作,讲讲他们在各个领域、各种情境下的软技能的行动模式。
同一个题目,互不商讨、彼此独立、全新原创。这样的同题作文,是为了凸显他们自身的学科差异、视角差异、思维差异、能力差异、乃至人生阅历的差异,从而把通向罗马的每一条大路都为读者标注出来。
心动不如行动。在罗老师和脱不花老师的软技能实力鼓动下,30位大咖云集,共创《软技能》。他们是:万维钢,吴军,香帅,施展,薛兆丰,何帆,老喻,宁向东,李笑来,贾行家,刘润,和菜头,蔡钰,刘嘉,李松蔚,李希贵,王立铭,熊太行,李铁夫,徐弃郁,刘晗,沈祖芸,刘擎,傅骏,东东枪,汤君健,王烁,陈海贤,戴愫,梁宁。
真是星光熠熠,闪闪生辉。好的初心,好的沟通,好的达成,一切都像“吸引力法则”那样,优秀云集而来。
这些行业翘楚,若不是罗老师下了一番上天入地、搜山检海的功夫,哪能将他们集齐?这些名家作者,既有名气、本领、才情和声望,更兼具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足以令我们享受软技能的饕餮盛宴,感恩罗老师的软技能,让我们大开眼界。
那么,什么是软技能呢?
在社会学的语境里,软技能是用来形容“情商”(EQ)的,与硬技能的“智商”(IQ)相对应。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目标和时间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是软技能。
罗老师说:社会用软技能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有多少正向的影响力?能组织多少人共赴协作?自此之后,我和我的网,将被一起衡量。
梁宁老师说,人的能力可以用三种尺度来衡量:技能、资源和影响。技能,是一个“点”,越多越好;资源是一个“盘”,越结构化越好;影响,是一种“力”,越可持续越好。
你看,人一生的成长,就是从追求自身的“技能点”,到维护空间中的“资源盘”,再到延续时间中的“影响力”。这个过程,就是从硬技能到软技能升级的过程。
脱不花老师说“无论你的硬技能是什么,软技能本质上是硬技能的杠杆,帮你把有限的硬技能放大若干倍,从而起到撬动目标的作用。”
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万维钢写给不甘平凡想要成为大人物的读者:“野心、入圈、眼光是大人物都有的软技能。”
香帅认为,软技能不是仅仅具备一项专业技能,而是要能够有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目标和时间、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等。用句简单的话来说,软技能是一种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在写作、投资、算法等多个领域做到顶尖水平的高效能人士吴军,写给希望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读者:“我们这一生做的事情中,大约有七成不会带来什么结果或者影响力,有两成会带来好结果,还有一成会带来坏结果。如果不去做那没有结果的七成事,以及带来坏结果的一成事,我们人生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北京大学史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施展总结其学习经验为如下四条:第一,做时代的追问者;第二,做知识的主人;第三,做经典的的门徒;第四,做高手的辩友。
手握前沿数据分析和一线田野调查的金融学者香帅,说:“找到自己的天赋,在场景里不断磨砺,将其转化成你独一无二的软技能,你才有机会与这个时代做最硬的抗衡”。
在“唯快不破”的创意行业深耕多年的东东枪说:“首先,应该用尽量少的时间把事情做对。其次,应该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的都花在把事情做好上。”
而把点菜吃饭变成一门艺术的创业者傅骏,写给想让自己在社交上更受欢迎的读者:“良好社交根本,是让朋友觉得你有价值、对他有帮助。你懂吃懂喝,能够安排一桌完美的宴席,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软技能。”
跨文化研究专家戴愫,写给想知道怎么拿捏成年人友谊的读者:“初次见面,如果你能迅速找到细节切入点,就很容易锁定对方的注意力,并激发默契。”
朋友圈强大的产品人梁宁写给苦于思考“如何建设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读者:“好的关系,一定是让你的能量增强与流动的,而不是压缩与限制的”。…
不胜枚举!30种智慧的交锋碰撞,可谓“华山论剑,火花四溅”。
全书30位作者都采用书信的形式,让读者读来很亲切,好似在聆听长辈的教诲,也好似在分享他们的心得,更像是他们娓娓道来,令你如沐春风,潜移默化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学习软技能的信心。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30位行业大咖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为我们撑起了一棵参天大树,在我们乘凉时,带上自己的思考,向他们学习,找到自己的软技能。
把握软技能,成为那个不过时、不贬值、不消失的职场人,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著名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说,你必须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学习软技能,找到你的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这个世界的规模化。
如何修炼软技能呢?软技能修炼需要具备三大要素:
1)多样且高明的师傅
2)情景化且具体的范例
3)长期且大量的积累
那么趁现在,就是现在,手握《软技能》,把修炼你的软技能提上日程吧!这本书就是“多样且高明的师傅”;而且还有“情景化具体的范例”,书中很多语境和情景范例,让你身临其中;还有“长期且大量的积累”,这些都是30位老师长期且大量的积累得出的真知灼见。有他们的“前辈心肠”,语重心长。他们关心的正是看这本书的你,你的感受。
修炼软技能,本质上,“就是从不变的人性和万变的人情中把握这个世界的规律”。
像蔡钰老师说的那样:自我管理的关键是目标管理。那就把软技能的修炼学习当做你的目标管理吧。
书的末尾,还预留几页空白页,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模仿其中某位你欣赏的高手,写一篇自己署名的关于软技能的文章。让这本书成为你的独特专属。
《皮囊》里有一段话,“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
为了能成为那个打不败的自己,拥有强劲的软技能,还等什么呢?翻开《软技能》,开卷有益。让我们在心里有意识地种下一颗“软技能”的种子吧!期待它根深叶茂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