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玲导演及主演的《你好,李焕英》在我看来,排在春节档第一,是一部搞笑的温情片,你可以很大声笑,也不妨碍你最后泪如雨下。
电影里的贾晓玲是一个从小调皮捣蛋的麻烦精,成绩倒数,爱拉裤子,爱摔跤,衣服裤子总是稀巴烂,是一个不让母亲李焕英省心的倒霉女儿。
直到贾晓玲毕业,因为李焕英的一句:"你什么时候能让我长点脸。" 造假了毕业证书,然后摆了升学酒,了解了母亲的过去:原来妈妈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中年妇女。即使李焕英发现了贾晓玲证书造假,也只是笑笑,看着女儿说:"我以后有出息了,我要给你买辆小汽车,还是敞篷的那种。"
2
而后,生离死别。贾晓玲在一瞬间成长,她回到了李焕英的青春时代,她不想妈妈那么辛苦,也不想妈妈为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女儿操心,她想让妈妈开心,改变母亲的命运,哪怕是牺牲自己······
也是在参与到李焕英的青春时期,贾晓玲逐渐感受到母亲的爱,逐渐体谅理解母亲。原来,妈妈最简单的愿望就是:我未来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开心就好。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渺小无知。我们太低估父母对子女的爱也太高估自以为是的付出了,有时候我们所希望给父母的却并不是父母所希望得到的。
3
今年正月回家,我的爸爸因工作脚受伤了,却还是因为我说不知道拜年去买什么礼品而走了很远的路挑了很久的礼物,给我买了两个主席的大瓷器摆件,说一是因为属于家乡特色,二是老一辈人都爱戴毛主席,一定会很喜欢的。
当时我心里很嗤之以鼻,一是觉得爸爸没有和我商量自作主张买了一个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用的东西,二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太大太难提,送给人家也没有地方摆放。不如买点补品比较实际。
提起我父亲,我向来是无话可说的,一是他身上的毛病真的太多又很大男子主义,二是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优点值得一提。作为女儿,我甚至和他都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因为很不喜欢他的自吹自擂自以为是。
4
看完电影以后再回想自己的父母,其实真的都是普通人,哪有那么多完美无缺,白纸细看都满是斑驳和沟壑,更何况是人。
父母纵有再多不是,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把我培养成为一个能自力更生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让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没有让我霜打日晒,风吹雨淋。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们托举至他们所能触碰的最高平台,他们已经尽力了,剩下来的路总是要靠自己,至于我们能爬多高的山,走多远的路他们也只能遥遥相望,爱莫能及。
大概,子女犯过的最大错误便是太自以为是,总会在家庭之中寻找优越感,好似有此成就都是自己的劳苦功高,父母都只是陪衬。而事实上,没有父母给你的基础,你后面也走不了那么。哪怕父母目不识丁,只要是花钱供你上学了,就给你摸索出了一条求学之路,至于后面你走得怎么样,那是你自己的事,你过得好也确实是你的本事,但始终要记得,他们给了你一块敲门砖,让你能触摸到这条路。
5
大概,子女最难以正视的便是自我的渺小无知,随着时代进步,父母那一辈的人逐渐老去,思想跟不上时代,认知能力也逐渐退化,我们没有耐心教他们如何使用微信钱包,我们也没有耐心告诉他们如何乘坐飞机,我们所有感到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变得匪夷所思,于是我们嘲笑他们愚昧无知。可是,教会我们牙牙学语的是他们,教会我们基本为人处事的是他们。我们又何曾有过这样的耐心去教会他们与这个社会接轨呢?
其实我是能够感受我父母尤其是我父亲那种无奈的,子女逐渐长大翅膀硬了要单飞了,自己似乎也不再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主心骨,不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男人,也好像不再是子女眼里的英雄了。
随着年龄增长,曾经少年时期渴望功成名就的梦,也曾渴望光宗耀祖给自己的妻儿幸福美满的生活,其乐融融沐浴着阳光说说笑笑的生活不是没有憧憬过,可是还没来得及做几回梦,就已经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也逐渐跟不上时代了,也逐渐被子女嫌弃了,逐渐,子女也开始跟自己顶嘴了。男人的威严随着时间老去,在匆匆发展的时代面前,有谁曾等他几步,有谁曾给他搭了一把手,站在十字路口之时,他也曾多么孤独,在日晒雨淋之时,有谁给他递过一瓶水给他撑过一次伞,这些他从未让我们承受,也未曾让我们知晓。
6
我们做子女的,总是吝啬于和父母说谢谢。昨天我妈妈特意打电话给我问礼品别人喜不喜欢,我想也没想就说了实话,说别人看了下就收起来了,没有地方摆放。后面我才意识到,大概是因为我父亲满怀期待催促着我妈问我,像个希望得到表扬的小孩。只是我从未夸奖过他,甚至也没有感谢过他,我甚至能想象到他在旁边听见我这般说道时带点无奈和苦楚的表情。
《你好,李焕英》的剧情比较搞笑,但没有宣传的那么感人。我之所以流泪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剧情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半是内疚一半是感动,原来世界上最感人的从来都不是别人的故事,不过是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另外一个相似的人和事。
-end-